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1)
期刊(53)
图书(6)
人物(2)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51)
期刊 (53)
图书 (6)
人物 (2)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89)
2013(24)
2012(36)
2011(32)
2010(15)
2009(5)
2007(5)
2006(1)
2003(1)
按来源分组
客家文博(5)
其它(3)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兰台世界·上半月(1)
中国老区建设(1)
毛泽东思想研究(1)
晚霞(1)
梅县印刷厂(1)
党史天地(1)
海内与海外(1)
孙中山与叶剑英两位客家伟人的情谊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孙中山和叶剑英同是客家人,原广东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金龙讲述了这两位客家人之间的革命情谊。 1908年,11岁的叶剑英到广东梅州梅县三堡学堂读书。这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正举起义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如潮水般地涌进了三堡学堂的大门。孙中山漂洋过海,冒生命危险从事革命活动的故事,使
四小时 梅州 客家风情最浓郁
作者:伍世然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虎形山下的一处祠堂,极有客家风情。南都记者 黄皓 摄 如果票选广东十佳自驾游之地,梅州一定会榜上有名。梅州被评为最美丽城市之首,景点、比较出名的有:叶剑英纪念园、灵光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
梅州温公祠后人揭秘客家围龙屋 客家大宅:馆藏丰富的文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市温公祠围龙屋的整体建筑外形有圆有方。 围龙屋内的老巷蜿蜒通透,光照充足。 深圳商报记者 方良腾 王海荣 文/图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序刘耀辉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俗话说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有中国人的地方都就会有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一个系统分明而又颇有特点的民系、群族。客家民系在历史的大迁徙中形成,在宋元以来的历次中国社会大事变中,表现出崇文尚敬、爱国爱乡、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一
客家青年与未来论坛 弘扬客家文化青年责无旁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杨宏海(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在各种文化资源中,我们客家人得天独厚地具有了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客家文化。但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当代客家青年已经普遍出现了客家文化传统失落和“文化断层”的现象。由于当前外来强势文化的盛行与本土文化的式微,青年人对外来流
与会嘉宾参观我市客家人文旅游景点 称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左图为陈小山陪同饶颖奇(左二)、徐博东(前右二)参观叶剑英纪念园。(高讯摄) 本报讯(记者丘利彬)3月19日至20日,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北京联合大学台湾
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来梅考察 感受客家文化深厚底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秋楼、归读公园、东山教育基地院士广场、中国客家博物馆及叶剑英纪念园,对梅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
金秋慈善基金会新春联欢 客家妹钟雯被聘慈善大使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广东省金秋基金会前天举行新春联欢慈善活动。影视歌三栖明星钟雯在现场被聘为该慈善基金会形象大使。广东省金秋慈善基金会(原广东省叶剑英基金会)致力于资助发展老年人文化、保健、康乐等事业和资助弱势群体,包括救灾扶贫助学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慈善事业,该基金会聘请“客家文化大使”钟雯为形
客家文化广场建设启动
作者:林涌浩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方日报讯 (记者/林涌浩)24日上午,惠州客家文化广场启动建设,将建有叶剑英、邓演达、廖仲恺和叶挺等十大客家名人立体塑像和巨型客家史诗彩色壁画长廊,旨在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新林、惠州市政府副市长李敏,梅惠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惠州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等有关部门负责
变世界客都为世界客家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管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客家大院,都是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博物馆经济的成功典范。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能够促进更好地保护,两者相辅相成。梅州城乡众多的客家古民居同样如此,必须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只有科学开发,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民居。 我们有着博大精深、丰厚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