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50)
期刊(1618)
学位论文(298)
图书(146)
会议论文(52)
视频(30)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50)
期刊 (1618)
学位论文 (298)
图书 (146)
会议论文 (52)
视频 (30)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99)
2013(362)
2012(394)
2011(371)
2009(165)
2007(78)
2004(29)
2001(7)
2000(5)
1995(5)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66)
客家研究辑刊(104)
人民日报海外版(48)
寻根(5)
贺州学院学报(4)
广西民族研究(4)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
海交史研究(1)
襄樊学院学报(1)
围屋化:族群历史记忆的社会化叙事——广西贺州客家围屋作为叙
作者:郑威 余秀忠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屋化  历史记忆  社会化叙事 
描述:,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客家移民台湾的历史记
作者:杨彦杰  期号:第12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移民  历史记忆 
描述:家人的民间故事保留着老百姓的记忆,但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历史,而是在原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官方文献还是民间资料,都有“记忆”和“失忆”两个方面。善用这些资料,并对它们
浰头寇乱与民间历史记
作者:夏远鸣 唐爱莲  期号:第7期 来源: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浰头  寇乱  王阳明 
描述:的真实情况.
客家人挑盐担的历史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盐道当铺遗址 ▲斑驳残破的蕉岭新铺盐仓 【钩沉】 □邓锐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盐业使用和生产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盐的产地不多,一直以来,中国盐的来源主要靠海水。如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上记载,公元前514年,由吴王阖闾、春申、已濞连
民间信仰与客家历史记忆的建构:以宁都县汉帝信仰为例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民间信仰  历史记忆  宁都县  中原移民  罗香林  田野资料  源流考 
描述:混合说”,显著地丰富了罗香林实际奉行的“中原移民说”。主源于中原移民的客家形成说,在本文关于客家人通过民间信仰建构历史记忆的田野资料,可以管窥一斑。
围屋化:族群历史记忆的社会化叙事——贺州客家围屋作为叙事文
作者:郑威  期号:第4期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屋化  历史记忆  社会化叙事  文学人类学 
描述: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客家族群“过番”南洋的共同历史记忆:以客家《过番歌》为探讨
作者:苏庆华  期号:第1期 来源:海交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过番  过番歌  共同历史记忆 
描述:。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拟从客家《过番歌》切入,探讨早期客家移民到南洋,特别是独立前的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艰辛经历和以血泪编织而成的共同历史记忆。
客家女:收藏匾额找寻历史记
作者:郭熙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曲径通幽的陈列馆 穿过“客家祖地”福建省连城县城的闹市,拐入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闹中取静处便是当地尽人皆知的一个陈列馆——存有特别的历史见证物匾额。这就是客家女子杨芳一手创立的树芳斋匾额文化陈列馆。走进陈列馆,面对一块块大小不等、种类丰富、古香古色的匾额,杨芳说,每块匾额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述说了一个
陈寅恪先生的列祖列宗
作者:刘正  期号:第1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始迁祖  记载 
描述: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大名鼎鼎的义宁陈氏,其始迁祖是陈寅恪的六世祖陈腾远。陈腾远之前,作为客家人的陈氏祖先,世居福建上杭。至于福建上杭之陈氏族源,则可追溯到中国著名的封建大家族—江州义门陈氏。
客家妇女与神明崇拜:以明清寺庙碑刻记载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钟晋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记载  崇拜  神明  碑刻  寺庙  明清  民间信仰 
描述:妇女是乡土社会中民间神祗的主要崇信者,但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文献对客家妇女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记载均很少,让人难以探究其神明崇拜的面貌。笔者曾在闽西客家地区做过10多年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破四旧”时期运动等对民间庙宇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