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944)
报纸(4444)
学位论文(904)
图书(800)
视频(214)
会议论文(206)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944)
报纸 (4444)
学位论文 (904)
图书 (800)
视频 (214)
会议论文 (206)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7)
2014(6182)
2011(943)
2010(759)
2009(419)
2008(430)
2004(75)
2000(25)
1995(10)
1993(2)
按来源分组
嘉应大学学报(36)
闽台文化交流(16)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1)
中外企业家(5)
中国老区建设(5)
惠州学院学报(4)
中国建设信息(2)
毕节学院学报(1)
新东方(1)
职教论坛(1)
从地名看客家村落的历史文化——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考察对象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名  客家  历史  文化 
描述:地名是地域文化的代言人,探讨一个区域地名的由来与含义可以为追寻地域历史文化提供重要线索。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考察对象,就客家村落的地名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力图从一个侧面观察客家的历史文化
推动长汀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丘有阳 涂宏基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发展  文化繁荣  文化长汀 
描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长汀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海西"文化强县,必须围绕精神家园的建设着力打造文化长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升文化软实力、健全体制机制推动长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福建红土地文化品牌之福建苏区精神初探
作者:黄宁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红土地  苏区精神 
描述: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这不仅是国务院第一次将福建红土地文化列为福建的品牌文化;更是对福建这块红色土地的关心和支持。福建各级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一个
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作者:黄杰明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  文化结构  现代转型 
描述:客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族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
作者:吴汉光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谱  中华文化  民族认同 
描述: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族谱不单纯是一个家族或宗族以父系为轴的血缘关系的记录,它还有道德教化、精神凝聚、族群认同等多方面的功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
弘扬客家文化培育创新精神
作者:何远华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创新精神  优点  缺陷  途径 
描述:学生三种创新精神,最后探讨了弘扬客家文化、培育创新精神的途径.
客家研究的新视野——评刘大可《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与《传统
作者:钟晋兰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刘大可  评述 
描述:本文对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与《传统的客家社会与文化》二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指出二书具有视野广阔、视角独特;取材广泛、科际结合;博采众长、创见迭出;语言精炼、饶有兴趣等特点。同时也就两书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洁净仪式与秩序重构:三明客家“游傩”的人类学思考
作者:周云水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洁净仪式  秩序重构  宁化客家  傩文化 
描述: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
“客家”:一个建立在多元文化融合基础上的文化概念:读《客家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  客家先民  客家研究  客家人  中原文化  文化研究  述论  多元融合  民间信仰 
描述:系统、全面和深入的个人专著。
浅析明清时期闽人人赣的原因及影响--以赣南地区为例
作者:刘世斌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闽人入赣  赣南地区  原因  影响 
描述:明清时期是我国移民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也是闽人大量入赣的高发期。闽人入赣现象的出现是由人地矛盾、战争影响、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这一方面促使了赣南山区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客家文化的巩固、充实;另一方面造成赣南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