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客家糍粑自家做的为减轻儿子负担,随迁老夫妇制作老家小吃
-
作者:李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日子(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讯 记者李榕 如果生意好,66岁的徐天益每天可以卖出50个糍粑和粽子。这些整整齐齐摆在小泡沫箱里的糍粑和粽子,是老伴张月招每天凌晨4时起来做的。夫妇俩从老家来深圳和儿子一起生活,为了不吃“白饭”,一个负责制作,一个负责销售,已经合作了一个多月。
夫妇俩是广东
-
客家瓷画像:赣南民间艺术之花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我市获得省级奖的客家瓷画像作品之一。
绘制好的成品瓷画像放入高温箱炉中烧制。
用九宫格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客家瓷画像系列作品。
在茶壶上烧制客家瓷画像。
○记者刘念海 刘航
赣州,千年宋城,客家摇篮,千百年来孕育
-
客家提线木偶戏的百年守望新华社记者董建国
-
作者:董建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木偶戏(资料图)
如今,福建连城木偶戏艺人李明卿总喜欢在闲暇时亮出他的“绝活”:一人分饰多角,十指翻飞提拉着十几个制作精细的木偶。而木偶们在他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或把盏挥扇,或笔走龙蛇,或舞枪弄棒,演绎着人间百态。
李明卿学习连城提线木偶已有30多年。他说,连城木偶戏始于清朝,
-
客家名菜美味天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厨师正在制作客家名菜娘酒鸡。
爱上一座城市,也许有千万个理由,但一座城市的特色美食,却永远是人们心中的王牌诱惑。梅州,是“中国客家菜之乡”。那久负盛名、独具特色,美味天成、可口可心
-
百年客家瓷画像,路在何方?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蒋洪亮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向记者介绍客家瓷画像的创作过程。
○记者刘航 刘念海 文/图
“赣南客家瓷画像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经广泛应用于客家人的生活。平常人家使用的日用器皿,如水杯、花瓶、碗盆甚至首饰挂件上,都能觅其踪影。除此之外,客家瓷画像因其容易保存流传的特点,逐渐成为那个
-
尚景社区举办客家美食学习实践活动居民齐做艾叶粄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秋菊教居民们制作艾叶粄。本报记者 艾丽 摄
本报讯 记者艾丽、实习生陈惠霞、通讯员陈敏英报道:3月30日下午,龙城街道尚景社区举办了以“艾叶飘香,米粄沁园”为主题的客家美食学习实践
-
客家饭甑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通讯员 李绍炜 文/图
12月4日,在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千米古街旁,年近六旬的吴志熙正在他的作坊里制作过去客家农村家家户户用来蒸饭的饭甑。
吴志熙十几岁开始跟师傅学习制作木器活,如今整整干了四十年。吴师傅的工具箱里摆满了制作饭甑的工具,有些工具很罕见,这些工具是吴师傅在四十多年
-
姑田大龙首进县城参加客家民俗大汇演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这将是姑田大龙首次进入县城,参加客家民俗大汇演,我们一定要把大龙制作得更漂亮!”2日,连城县姑田镇的大龙制作师傅们忙着扎龙腰、糊裱、画龙。今年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姑田游大龙,将于本月在连城举行的2012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客家民俗大汇演开幕式上展示。
通讯员 陈析兴 摄
-
客家茶果情意浓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程睛函、通讯员高超报道:10月22日,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坑梓办事处老坑社区服务中心联合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30多名老年人前往聚龙山公园游玩。
在老人们游园的过程中,社工们还联系老坑社区的巾帼义工们为老人制作了客家特色的茶果、糖水。老人们在游园归来之后,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共同度过了
-
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永定展演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5日,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永定展演。《土楼神韵》由永定县自创自演,用客家歌舞和民俗再现的方式,将栉风沐雨数百年的土楼文化浓缩制作成一个情景故事,曾在省内和北京、台湾、香港等地热演。
通讯员 刘永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