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16)
期刊(1052)
图书(336)
学位论文(161)
视频(114)
会议论文(5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316)
期刊 (1052)
图书 (336)
学位论文 (161)
视频 (114)
会议论文 (5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6)
2014(1560)
2013(465)
2012(510)
2011(469)
2010(319)
2009(186)
2006(48)
2002(6)
1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2)
客家研究辑刊(98)
广州日报(4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7)
嘉应学院学报(30)
龙岩学院学报(9)
嘉应大学学报(8)
客家(8)
龙岩师专学报(8)
肿瘤防治研究(1)
台湾客家语文学研讨会在台北举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日前,由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及客家笔会主办的客家语文学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据悉,该研讨已连续举办20多年,已成为许多学者发表客家文学研究成果的平台,这次主办单位邀请了大批学者,探讨
香港乡贤林峰的客家文学情结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虽然居住在香港,但对家乡蕉岭却有着深深的情结,不仅经常写到家乡的山水人文,而且经常回到蕉岭,与家乡的文学界人士一起,研究文学,传播信息,推介客家文学,在香港和蕉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两地的文学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他就是香港诗词学会会长、世界蕉岭诗书画人联谊顾问林峰。  回乡寻找
明清永定客家土楼的美学研究
作者:刘存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建筑功能  明清时期  客家文化  美学思想 
描述:画论的相关知识,对明清时期的土楼建筑进行一次系统的美学分析,论文除绪言摄领全篇,提出论题与纲目以外,其余五章围绕一个“美”字展开:第一章是概述,对土楼的分布、类型、功能作一较为直观的论述;第二章说明土楼的“根”在中原,并对土楼的演变作了阐述。第三、四章,即“土楼的建筑与工艺之美”和“土楼的自然环境之美”,这两章是本论著的重点,在这两章里,我充分利用美学的相关知识及亲临土楼的切身感受,对土楼的施工、构成、空间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研究,勾勒出在“美”的聚光灯下土楼的另外一番景象;第五章是“土楼的人文之美”。土楼不是空中来穴,也不是无根之木,而是一定历史文化的产物。通过这一章的阐述,了解了土楼的民风民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蕴藏于土楼的丰厚的客家文化,上述五章以结论告终。除五章之外,附录“明清经典土楼撷英”、“图表”,以备读者检索。<br>
多民族国家的人类: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选择
作者:徐新建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的构成予以深入阐释,则还需要借助于多民族国家的人类
锈毛莓化学成分及药效研究
作者:廖继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锈毛莓  抗炎保肝活性  逆流色谱 
描述:见该植物化学成分和药效方面的研究报道,针对这一研究空白,展开对锈毛莓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研究,了解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对于阐明其药效基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扩大药用功能,丰富保肝药物
乔健先生贺信:“人类高级论坛”十年有成,再接再厉
作者:乔健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人类学者及相关教研单位组成"人类高级论坛"。首届在广西
惠州客家新春联欢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董智媛)昨日,百业之春——— 惠州客家新春联欢举行。市政协副主席邓炳球,老同志田业如、张汝荣、陈幼荣、陈恩强等出席活动。 邓炳球说,过去一年,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挖掘、整理、弘扬客家文化是一项长期、
德国客家欢庆辛亥百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为在海外宣扬客家文化、联络客家乡亲情谊,以及彰显国父孙中山以客家忠义精神推翻封建帝制,德国客家9月3日至4日以客家人办好事的方式举办年会活动,热情迎接上百位德国各地客家乡亲及
客家邻居做茶果
作者:李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邻居聚在一起做茶果。 南都见习记者 李榕 摄 南都讯 见习记者李榕 “一斤米粉,八两糖,干葱头、花生油不能少。”邻居古秋霞跟着张运带念起了做茶果的口诀。家住罗湖区翠岭社区的张运带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客家人,做了26年茶果,前日三名同是客家人的邻居来到张运带家里学习如何做茶果。 将鸡屎藤摘下叶子放
客家建筑文化的美学浅探
作者:何仕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建筑  审美原则  形式美  空间美  保护传承 
描述:寻客家建筑的优秀建筑理念,以期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来得以存活,二来将这些优秀的建筑理念和生态观念融入当下的人居建筑环境建设中去,使人们的居住场所朝着更人性化、更和谐舒适的方向发展。文章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阐述方式,理论、分析、实例环环相扣,直至得出结论。全文共分为四章:引言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课题缘起、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介绍。第一章客家建筑:民系与文化的载体与典型。通过理清三者的关系,为即将展开对客家建筑审美效应的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客家聚居建筑的美学原则。通过客家聚居建筑自身、南北建筑的对比来厘清客家聚居建筑的秩序感、向心感和整体感的美学效应。第三章客家建筑的美学表现形态,包括形式美和空间美。前者探讨客家建筑运用形式美法则的艺术构造手法。后者探究客家建筑的意境、生态美。就建筑引发人的情思而言,建筑的意境和生态美比建筑形式美更显著。因而对建筑空间美的研究,能更好的激发建筑美感的生成。第四章客家建筑美学的当代传承。建筑的精髓是创造优美的环境。从客家建筑的历史功用、建筑设计中吸取精华,通过整合、变通利用,使当下人的居住环境更和谐美好。客家建筑本身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特别是强大的防御功能在当下完全失去效力,客家建筑呈现出渐趋消亡的趋势,因而何以保护和传承具备重大价值的民族宝贵资源,何以持续利用客家建筑高超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布局,是值得所有建筑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