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
期刊(1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
期刊 (13)
按年份分组
2014(16)
2013(12)
2012(8)
2011(9)
2010(1)
2009(4)
2007(2)
2006(3)
2003(2)
2000(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8)
三明日报(5)
炎黄纵横(2)
客家研究辑刊(1)
学苑教育(1)
文献(1)
客家文博(1)
羊城今古(1)
华夏星火(1)
客家(1)
发挥客家文化优势 打造“文化中都”品牌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黄荣太 自古以来,中都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宋代以降,弹丸之地竟有翰林2人,进士7人,举人62人。著名爱国诗人刘坊、丘逢甲都曾在中都兴办学堂。文人学士各领风骚,涌现了大量名作,如丘嘉穗
走马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梅县雁洋镇松坪村 松坪村:客家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松林村古民居群 异存楼内部依然可见昔日辉煌。 祠堂中给后代祭祀祖先的牌位。 智介公祠 松坪村中的异存楼、树德楼 外貌依然完好的继生公祠 应盛公祠 ●本报记者罗娟娟特约记者房文东吴增贤摄影古礼贤 听说刚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的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川风流
作者:章武  期号:第10期 来源:海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或虎踞,或雕刻成毛笔笔尖的造型,据说各自代表胡姓一位杰出的祖宗一一龙盘虎踞者,武将也;巨笔如椽者,文官也。旋杆林立,自然标志着此地俊采星驰,英才辈出——光是明、清两代,村里就有五位进士、三十位举人
客家土楼王——承启楼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重大问题。 承启楼的建造者是江氏家族第15代(最初迁到福建的那代算作第1代)后裔江集成和他的子孙们。建承启楼的主要原因是人丁太多,之前向别人买下的土楼五云楼不够住。 承启楼建成于清代
土楼魂 客家魂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记得多少次进入土楼了,跟随专家、学者,跟随作家、记者,走访一座座土楼,拍照、触摸、采访,感悟土楼人家,看得越多,越不敢轻易下笔,写土楼的一星半点文字。 一次次进入振成楼、承启楼、福裕楼、衍香楼,一次次进入初溪、高北、南溪土楼群,中川古村落等核心景区,一次次登临山顶,俯瞰高低错落与青山绿水融为
走进美丽的客家古村落
作者:缪德良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到梅州旅游,笔者觉得最值得旅游的是那些美丽的古村落。 在梅州,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古老的村落,据悉,经省级命名的古村落就有26个,其中国家级命名的2个,是梅县的茶山村和侨乡村。这些古村落,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过了沧桑岁月,走过了几百年的风霜血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建筑及生活设施几乎无损。它们犹如一颗颗
客家排屋:“上穿唐装下穿西装”到黄洞田心、龙背岭村体味客侨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龙背岭村的碉楼顶端。 东莞凤岗黄洞村田心围,阳光照耀在排屋历史久远的墙壁上。 之凤岗黄洞、塘厦龙背岭 说起东莞的客家人,因为麒麟舞、碉楼以及相对主流的客侨文化,很多人会想到东莞山区片的樟木头、凤岗、清溪等镇,然而要真正感受东莞的客家文化,不妨找个阳光明媚的
五华老画家温治邦当过中学音乐、美术、物理老师,小学校长,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温治邦和他的版画作品 温治邦的版画作品 【七彩人生】 ●本报记者李少凤特约记者万自明 “刀笔颂神州”,这是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已故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古元生前给我市五华老画家温治邦的题词。日前,温治邦成功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土生土长画家行列中,他是当今唯一成功
“客家城堡”现身河源古村落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位于粤东九连山区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引发了国家文物局有关方面的重视。记者获悉,这个古村落位于河源市和平县兴井村,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一个聚集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罕见的古建筑群落。近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广东省文物局由局长龙家有带队,专门派出一支专家考察队,近日完成了对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