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走马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梅县雁洋镇松坪村 松坪村:客家建

走马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梅县雁洋镇松坪村 松坪村:客家建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10版:专题·摄影新闻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松林村古民居群

异存楼内部依然可见昔日辉煌。

祠堂中给后代祭祀祖先的牌位。

智介公祠

松坪村中的异存楼、树德楼

外貌依然完好的继生公祠

应盛公祠

●本报记者罗娟娟特约记者房文东吴增贤摄影古礼贤

听说刚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的梅县雁洋镇松坪村在省道S223线旁,记者诧异:在这块毗邻梅州城区的“小繁华”里,真的还有古村落吗?为此,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松坪村,发现这里果然是闹市里的一隅静土,古老而宁静的气息悄悄凝固在白墙黑瓦的客家民居中,悠悠浮动在苍翠的远山近野中,缓缓流淌在曼妙的小河古井中。

松坪村,因村内千年古松成片密布而得名。进得古树参天的村口,一幅古民居的画卷便在眼前铺展开来:400多年历史的继生公祠和孝义公祠隔着一口千余平方米的池塘遥相对应,200多年历史的双琳公祠和德寿公祠则在另外两侧遥相呼应,形成“天光云影四面围屋”的壮观景象,成为全村既豁然开朗又能藏风聚气的风水中心。沿着蜿蜒的小巷,两旁尽是古民居随意而有序堆叠的沧桑景象,每一处民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灵形屋”端林公祠,大门楼内缩洞开,门楼天面两边“挂角”,其势森然;有着436年历史的松乡公祠,是松坪古村首座民居建筑,延续了杨震“四知世泽,三相家声”的遗风,历代文风颇盛,后裔多有为官入仕者;政创公祠因明代曹枢、曹检兄弟为同科举人而留名,如今,依旧矗立在屋前的两对旗杆夹,镌刻了这段令曹氏家族永远骄傲的历史;杠式围屋诒存楼和树德楼连成一片,外表壮观,内里却极具精美,抬梁斗拱间,雕有狮子、花卉等图案,二楼走廊互为相通,透过四周木质围栏上颜色褪尽的壁画,依稀可见昔日描金画凤的奢华。

客家民居延续着几千年来讲求风水的传统,在松坪村,建房的风水理念更是被充满智慧的松坪祖先发挥得淋漓尽致。站在孝义公祠门口,人们仿佛置身于巨大围屋群中,似乎四周都找不着出路,殊不知,这里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一条小路,通往村里的各个方向,这正是顺应了客家民居在建筑中注重“藏风聚气”的风水理念。走进孝义公祠,上堂天井中残存中不少水,潜心研究客家民居的退休教师杨仕广告诉记者,这可是祖先特意设计的,屋内有余水,才能聚财。他说,村里的每一座民居,都对排水系统格外讲究,绝不会采用直线的方式将水直接派出屋外,基本上都是“千回百转”的迂回设计。而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智介公祠在风水考究上更是“化腐朽为神奇”,破除面山逆水的不利,将房屋建于水圳坎上,在圳堤下加做横杠杂屋为垫托,再设置几米高的“照壁”作为阻挡,历来子孙兴旺。

据介绍,该村目前存留的200年以上的民居便有40余座,500年以上历史的还有3座。而全村目前仍有70%的房屋还是旧式客家民居。这些古民居中,多为围龙式、杠式、堂横屋式以及混合式。

在松坪村,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松坪是个好地方,又有圳水流冈上(上游)”。据传,500多年前,开基祖李孝义为发展农耕,兴修水利,在山石间开凿松坪大圳,让松坪村成为“旱不缺水,洪无涝灾”的农作物丰产区。如今,这条两公里长的水圳依旧绕村逆流而上,圳内水流非常清澈,村民们或在圳边洗衣、或从圳里取水浇灌。除了水圳,村内的池塘也“暗藏玄机”,“塘塘相通”。杨仕广告诉记者,目前,全村还保存18口池塘,因村内地势由高及低,每口池塘水流相通,并不会出现“水满则溢”的现象。

近年来,历史悠久的松坪古村落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有效保护。市委书记朱泽君、副市长李远青多次到村中调研、考察,对村内古民居建筑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给予高度赞赏,并要求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认真推介。目前,镇村两级已成立相关机构,对村中古民居、古迹进行了有效保护。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