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
期刊(1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
期刊 (13)
按年份分组
2014(16)
2013(12)
2012(8)
2011(9)
2010(1)
2009(4)
2007(2)
2006(3)
2003(2)
2000(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8)
三明日报(5)
炎黄纵横(2)
客家研究辑刊(1)
学苑教育(1)
文献(1)
客家文博(1)
羊城今古(1)
华夏星火(1)
客家(1)
上杭客家古建筑――祝三倍举人
作者:郭子雄 丘才香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祝三倍举人府――杏香楼,坐落在上杭县中都镇睦邻祝三倍村,由清朝嘉庆年间举人企华(字春三,号竹坡)于公元1849年所建,是目前上杭丘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祝三倍村中间有一口大井,井水
话说客家石桅杆
作者:周继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客家上杭县庐丰横岗村的肖屋祠堂门前,立着一根石桅杆,其顶部为一瓜状石雕,当地人称为“官翎子”。在桅杆三分之二高处,有一四方石斗,因杆部为上细下粗的圆柱体,所以石斗穿杆而不下,底部桅基是四方形,正面刻有“××××进士肖钦立”,“×”是看不清的字。远眺桅杆犹如一官人头戴花翎 ,身着官带,有些目中无人
桅杆:客家的华表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故乡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 桅杆,本是航船上的设备之一,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但客家地区的陆上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当你走进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一支支的旗
客家名楼存耕堂掠影
作者:邱德昌 刘少雄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存耕堂全景。 用鱼鳞片做成的屏风。 清代书法家宋湘书写的对联牌匾。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建筑的自豪,这源于建筑的恢弘与精美,更源于对家族繁衍的自信。眼前的存耕堂,便是客家建筑文化和客家移民史的微雕。 有200多年历史的存耕堂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占地面积达4938平方
“客家诗经”――《杭川新风雅集》
作者:温云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千年古邑上杭,翰墨飘香,文风焕彩。自古以来文人学士著述甚丰,“一城如画半城诗”赢得“诗画之乡”之美称。据史载,上杭历史上文人墨客遣兴抒怀,吟诵诗词数以万计,诗词书籍147种达数千卷。浩繁的卷帙,宝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反映了上杭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1 936年秋,杭邑清末举人、南社诗人、客家硕儒
客家土楼人家的幸福时光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刘永良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 耳边响起兔年迎新的鞭炮声,人们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一年前终生那难忘的时光。 2010年2月13日,正是农历大年三
发挥客家文化优势 打造“文化中都”品牌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黄荣太 自古以来,中都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宋代以降,弹丸之地竟有翰林2人,进士7人,举人62人。著名爱国诗人刘坊、丘逢甲都曾在中都兴办学堂。文人学士各领风骚,涌现了大量名作,如丘嘉穗
土楼魂 客家魂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记得多少次进入土楼了,跟随专家、学者,跟随作家、记者,走访一座座土楼,拍照、触摸、采访,感悟土楼人家,看得越多,越不敢轻易下笔,写土楼的一星半点文字。 一次次进入振成楼、承启楼、福裕楼、衍香楼,一次次进入初溪、高北、南溪土楼群,中川古村落等核心景区,一次次登临山顶,俯瞰高低错落与青山绿水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