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客家名楼存耕堂掠影

客家名楼存耕堂掠影

作者:邱德昌刘少雄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8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六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存耕堂全景。

用鱼鳞片做成的屏风。

清代书法家宋湘书写的对联牌匾。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建筑的自豪,这源于建筑的恢弘与精美,更源于对家族繁衍的自信。眼前的存耕堂,便是客家建筑文化和客家移民史的微雕。

有200多年历史的存耕堂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占地面积达49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3884平方米,有9个大厅,十八个天井,房舍188间,故称“九厅十八井”,这是上杭境内最大的,也是惟一保持完好的“九厅十八井”。

透过青砖黑瓦和屋檐上的青苔,自然让人遥想到唐末五代之际,客家人为避兵灾南下筚路蓝缕的情景,富丽肥沃的汀江两岸成了客家人开基立业之地,而何氏先驱则选中了上杭中都罗溪畔这一小块冲积平原,开山造房,史称何屋。至清乾隆中期,何冲山(1716-1781)在广东经营染靛业多年,集白银9万多两前后历时13年于1795年方建成存耕堂,命名则由大门两联可得其意:一联云“存心淡泊为君子,耕稼畔歌效古人”,一联曰“存心行善追先哲,耕稷莳花勖后人”。存耕堂的文化除了体现了飞檐翘壁,雕龙画栋之外,还收藏着许多名家字画及古旧牌匾。现保存最好的是清代书法家、广东状元宋湘书写的对联牌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200多年来,存耕堂里走出了许多人才,孕育了1名举人、5名秀才,2名禀生,2名女博士。住在存耕堂的客人有一人是特别的,他就是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这位没落的太平天国将领率领他疲倦的将士在中都做过短暂的休憩,并留下字迹。

存耕堂的青砖是印有铭文的,这说明产砖的窑是个名窑,质地坚硬耐用,而堂内的排水系统也让我们吃惊:位于大楼中枢线的一天井,至今仍涌出一股股的清澈的山泉水,整个大楼内的排污系统至今仍在畅通运转。有两扇屏风,是作粮仓之用,竟是用鱼鳞片做成。

存耕堂热闹时,住了2个生产队500多人,如今只居住了2户人家,守住这老屋的荣耀与沧桑。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