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33)
期刊(540)
学位论文(296)
视频(47)
图书(30)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33)
期刊 (540)
学位论文 (296)
视频 (47)
图书 (30)
会议论文 (10)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844)
2013(383)
2012(376)
2011(406)
2010(323)
2009(178)
2008(123)
2006(38)
1999(2)
1997(2)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256)
南方日报(94)
福建日报(60)
侨报(59)
台声(9)
闽台文化交流(4)
福建乡土(4)
风景名胜(2)
人民之声(1)
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1)
永定华封的内部管理与客家聚居的属性
作者:江椿福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永定县高头乡高东村的华封是一座方形,笔者曾在这座生活10多年,本文着重记述抗战时期这座的内部管理,从中分析客家聚居的属性。
论异于客家的闽南文化:以闽南圆二宜为例
作者:吴贤俊  来源: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专门研究民居建筑的教授专家张冠李戴,硬说成是客家人。闽南二宜极富盛名,于1996年11月,
论清咸丰同治年间广州府东路的客共存:以增城为中心
作者:刘丽川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野调查认为,咸同年间,当西路客械斗打得惨烈之时,在东路的增
天光云影徘徊——客家文化(校本)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渗透初探
作者:廖登发  来源: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传统性有机融合的
逃离与攀附:从“文化界定历史”论畲族与客家的形成和“客”
作者:王天鹏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文化界定历史黄应贵认为,若能将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课题与成果所构成的个别文化之独特现象及其背后的全人类文化视野多层次的言语化概念带入历史学研究的思考中,实有助于历史学研究上有如年鉴学派或新文化史式的开展与突破。同样,若能将史识带入人类学研究也会有同样的开拓性突破。但这必须建立在对于两个学科
清代廣東方志的『客民』、『客匪』與『客家』論述
作者:唐立宗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羅香林  石窟一徵  客家  土客械鬥 
描述:換言之,羅香林的研究,唤起客家學研究者的認同意識,於是強調客家文化優良者,大多暢談傳統志書裹反映的客家中原正統性;欲唤起客家識者,即特書廣府人的方志一直在污蠛客家人為『客匪』、『犬客』。本文動機是
集体象征资本与公共空间:客家桐花祭的文学再现与休闲地景
作者:林秀姿  来源: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学再现  休闲地景  全球化  客家文化  象征资本 
描述:运用桐花这个集体象征资本而设计出来的休闲地景
序二
作者:何少川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从唐宋时期开始客家先民由于种种原因,从黄河、江淮流域大量辗转南迁,与闽粤赣边区的土著居民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个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族群。客家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形成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迁移繁衍。现在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众多。
“五色话”使用现状及其濒危的原因
作者:韦茂繁 韦树关  来源: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色话  使用现状  汉语方言  壮语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语言成分  民族语言  壮族  壮侗语  混合语  中间状态  一种语言  平话方言  民族成分  乐乡  客家方言  差异  北方方言  桂柳话  县志 
描述:。之所以称“五色话”,按当地的说法,是因为这种话夹杂了壮语、拐话(汉语平话方言)、桂柳话(汉语北方方言)、麻盖话(汉语客家方言)等多种语言成分。冠以“五”,乃言其多也。作为一种民族语言,“五色话”正处在“民族语→混合语→汉语方言”转化的中间状态。
新竹县北埔老聚落之传统营建匠师
作者:薛琴 张朝博 詹益荣  来源: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聚落  新竹北埔  传统营建技术  文化资产修复  传统营建匠师 
描述:一、缘起新竹县北埔老聚落可谓新竹县内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传统聚落,因为聚落内丛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群、巷弄空间、公共水井、古迹、历史建筑及其它历史性建筑物等,为有形与无形文化资产极为荟萃之地。2005年2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所大幅修订《文化资产保存法》,除增订了聚落类之文化资产,使聚落保存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