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27)
期刊(857)
学位论文(456)
图书(430)
视频(230)
会议论文(2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327)
期刊 (857)
学位论文 (456)
图书 (430)
视频 (230)
会议论文 (29)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249)
2014(1669)
2013(639)
2012(640)
2010(502)
2009(291)
2008(249)
2006(75)
2005(43)
196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3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澳门日报(5)
人类学学报(2)
臺灣營養學會雜誌(2)
嘉应大学学报(2)
开放潮(1)
现代医院(1)
党建文汇(下半月)(1)
党建文汇(下半月版)(1)
龙泉驿一种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了“1个区图书馆+146个流动图书室”的所有服务承诺,实现了一人持卡,多馆借还,一馆藏书,多馆利用,把原有的图书资源利用效率放大了上百倍,实现了公共图书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了人人都能读书,喜读书,从阅读中
曾天佑 百年锡家族的新掌门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新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兰莪成立125周年。杨氏第四代一一杨堃的曾外孙曾天佑在2010年6月18日来到北京。他的现任身份是皇家雪兰莪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尽管在成长过程中更多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这个年轻人却在待人接物中透出
THE TIME OF SUJIA WEI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里有江风、竹韵、老屋、渔船、水车,江水清澈平缓,苏家围有5棵千年古榕,其中一棵是红榕和白榕两树一体,称“鸳鸯榕”,从树龄看村史,先有古榕,后有苏家围。苏家围的民居简朴古旧,翠竹摇曳多姿,古榕树根深叶茂,稻田错落有致,整个村庄古朴而宁静,不像有的“古村落”,老屋旁唐突突的两层洋楼拔地而起,游客在苏家围里几乎感觉不到人为开发的痕迹。苏家围是一幅最美的画。 走进苏家围,就好像在读一本书,这本书用一种亲切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着苏家围的过去与现在。 500年来,苏家围揉和了客家的人文,渴望着它的延续。在东江的岸边,仍旧残留着东江学堂被河水冲刷后留下几块沉重的石阶。堂内青竹摇曳着残墙,似乎安抚着百年的遗憾。不管何时,历史总是忘不了这个地方,苏家围的旧墙断壁上完整地保留着从土改、大跃进、学大寨、文革、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30多幅历史标语,《当年记事》和《当地记事》讲述着国家民族的喜怒哀乐,乡间百姓的悲欢离合,记录了新中国农村60年的沧桑,让人感觉这苏家围离历史这么的近和亲。苏家围的《乡村性别文化展》,客观地反映了客家人对性别的态度和认识,并通过这一侧面透视、展示整个客家大文化。这里,有一夫多妻的象征物——一公三母鲤鱼;也有一妻多夫的象征物——万字窗。据专家考证,万字窗这种符号最早是一个阴户联四条阴茎,是一妻多夫的象征。把送新娘出嫁隐喻抬碓穴,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在客家乡村,凡是圆形、三角形、条状的物品、地貌都是性别的象征物。她们是汉族女性中独特的一类。一千年来,她们用一双大脚从中原到南疆,踩出一条条山道给后世的客家子孙行走。在赣南、闽西、粤北的大山里、田埂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客家女性用她们的质朴、勤劳和贤德,孕育并支撑起了客家文化中最为动人的部分。自唐宋以来,经历着朝代的更迭、战乱与离散,到今天客家人走向安定和繁荣,客家女子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像山涧的清泉在崎岖如命运的山水天地间续写着千年的传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家研究学者把目光投向客家女子。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客家文化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客家女子支撑起来的。客家山歌蛙鸣虫声,客家妹子清淳、素朴、勤劳的品性,穿着大襟衫、宽脚裤,扎着头巾,或是戴着笠帽,衬着山水田园。对着悠悠东江水,清唱悠扬的山歌: 阿哥——过来!爱涯唱山歌你就过来,你晓游水就游过来。涯一见哥就心会开,你真系爱涯游过来。过来,你真系爱涯就游过来!呜——喂—— 客家人为何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发展?有道是:“客家男人总是跟着太阳走,客家女人只好守着月亮过”。那么,客家人是靠什么维系一个家庭、一个民系?为什么客家话成了客家人的身份证?苏家围这本厚重的书,也许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答案。一部苏氏族谱,记载了苏氏宗族的历史渊源,也是客家人迁徙史的辅证。这里的18座府第式的明清民居,隐含了客家人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和对儒家思想的表达。100张嘉庆、道光年间的地契,道出了当年苏家围的富庶,也珍藏着客家人的信义和勤俭。63个官位、学位匾,书写着苏家围曾有的显赫,是客家人的精神财富与心灵寄托。更重要的是,它遗传着苏氏家族的千古风流,虽然岁月褪去了它曾有的繁华与光环,但只要走进这里,你仿佛就能感觉到苏氏家族先祖们文章道德的遗风犹在,让人顿起敬仰之心。 苏家围曾有一间大学堂——东山学堂,很有影响力。四邻八乡的学子都来这里读书。正是因为苏家后人一直重视教育,这里人才辈出,进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其中道光年间,河源一次秀才考试中,全县只考取24名,而苏家围这一小村就占了12名,所以有“苏半县”之称。历史上苏家围出过48名朝廷命官,四五品以上的不乏其人。当年的知青说苏家围是一个梦。面对依然的纯朴,依然的善良,解不开的是那个乡村的结。知青的儿女感言:当年,父母下乡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而今,我们下乡是为了寻找城乡差异。在这里,你可以做一个自然人:下地割菜挖薯、进坊榨油酿酒,小河边垂钓捉鱼,当然,还可以品尝当地的擂茶、小食,更不能错过以山地里野菜为主的农家饭菜,那是格外地清香诱人。客家擂茶以茶叶、芝麻、花生等为原料,手工研磨而成,源自三国时张飞将士祛风的“三友汤”,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客家人经世传家的“护生宝”。 古代的文人中,最欣赏的就是苏东坡,他曾在惠州做过两年多的知府,有着“典衣剩买河源米”的诗句。这里安然恬静的田园生活,应该也是他的理想之一吧。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河源有个苏家围!它的历史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和沉思。苏家围,不管你是一幅画,还是一本书,你都注定要被人们从心底、从梦中不断呼唤而令人叹息的客家乡村。
新北蓝绿攻防选情持续升温
作者:暂无 期号:第44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县长任内就很注重客家文化,当选新北市长后,会持续推动客家文化节等好的活动。8日朱立伦到三峡清水祖师庙、板桥国泰、港德市场拜票。9日朱走访板桥、新庄市继续固票。 二是祭出“主席”牌。7日马英九首度在台北县树林市为朱立伦站台造势,一万余民众冒雨支持。首先,为朱立伦“三环三线’礅见背书。马表示会继续加速捷运建设,以解决房价与社会住宅问题。其次,称赞朱立伦的施政能力。马表示朱立伦做事勤勉,经验丰富,多次被列为5星级县长,朱一定会做最好的市长。再次,批评蔡英文两岸政策的矛盾立场。马表示,ECFA已生效,明年将为新北市增加新台币363亿元产值,蔡英文受访时称若民进党执政会延续前朝的大陆政策,但现在却不支持,这种矛盾立场让人无法接受。 三是大打“建设牌”。朱立伦允诺,他若当选将全力为新北市拼经济、拼建设、争福利。全力改善交通建设及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会兼顾城乡结合;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与资源;增建大型医院,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增建公园绿地、休闲场所及运动中心。朱表示他会让民众有更好的工作与读书环境、更健全的医疗设备、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民进党热炒选情 一是同乡万人造势。7日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新庄体育馆举办“新故乡·新幸福”旅北同乡造势大会,支持者逾万人。民进党执政县市首长苏治芬、张花冠、曹启鸿、林聪贤,以及前“行政院长”谢长廷、游锡堃、台联党主席黄昆辉、民进党大台南市长参选人赖清德等人轮番上台演讲,拉抬蔡英文选举声势。 二是推销“幸福治理牌”。10日,蔡英文阵营公布“我爱新北市”电视竞选广告。蔡表示,她若当选首先建立台湾最周全、贴心的社会照护体系,解决小孩、老人的照顾问题;二要让新北市成为台湾最大的产业聚落;三要启动都市更新计划,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她表示,一定要让新北市民成为最大、最新的直辖市民,不再当“二等公民”,会给所有人更大的温暖,让新北市成为“幸福与温暖之城”。 三是攻坚中间选民。民进党在北二都采取“小英之友会”、客厅会、演唱会、小型演讲会等新型打法,吸引约3成以上青年与妇女为主的中间选民。蔡表示,“小英之友会”是新型选举模式,由民众自动自发的组织网络,与“由上到下”的“桩脚式”组织完全不同,目前全新北市已有700多个“小英之友会”,动员相当成功。为抢攻青年选票,民进党发起青年投票运动,透过网络平台号召青年“揪团”投票,蔡英文阵营除了深入各乡镇举办20多场的演讲会外,更将推出“新幸福演唱会”吸引青年选民。
坐看“皇宫起”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清朝咸丰五年( 1855)始兴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部完工,历时52年,现存建筑有1 3座汉式古大厝(第宅)。两座宗亲祠堂已倒塌,占地面积约1 00多亩。大小房间400间,坐北朝南。这些大厝
一周来信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和交待,让我对美的空调失望至极,偌大一个空调公司竟然培训出这样的人来,谁还敢买美的空调啊,谁也不能保证空调一辈子都不坏啊,要是坏了就得找维修人员来上门维修,就得冒着生命危险来让他们维修……” 4
看精彩世博 联客家情谊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国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4日晚的欢迎晚宴和25日晚的欢送晚宴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知名客家侨领乡贤,与上海客家联谊会的客家乡亲欢聚一堂。大家一边品尝“长乐烧”美酒,一边畅叙乡谊,共同感受上海世博会的精彩,感叹祖国
李白婚姻带来的家庭悲剧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故事·新视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根据他的记述,并结合其他史料,来逐一剖析李白的婚姻及其子女等情况。魏颢交待了在李白一生中,分别跟四位女人相结合的事儿,但是又有所分别。对于李白一前一后的两次婚姻,他用了“娶”字;而对于中间的两次男女结合,他用的是“合”字,表明这不算是正式的婚姻,而是一种“男女同居”的关系。 不过,魏颢却也用错了“娶”字。因为在古代汉人婚俗里,把女子娶进门,叫“迎娶”,或如通俗说的“娶亲”,即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婚姻;而男子上女方家门做女婿的婚姻,则反过来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就不能称之为“娶”,在古代叫做“入赘”,用现在通俗话讲,就是“做上门女婿”。 据李白自言:“……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楚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引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这指的是李白在25岁出川后,便一直四处漫游,他见到同乡人司马相如的文章里,大为夸耀楚地云梦的湖泊如何神奇壮观,就慕名而来观赏,碰到离此不远的安陆府地,住着前代相国许圉师一家,把他招进门做了女婿,许家的一位孙女就成了李白的妻子。后来他们还有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平阳;小的男孩叫伯禽,乳名明月奴。李白的后一次正式婚姻,同样是被“见招”,做的是另一位唐代宰相宗楚客家的上门女婿,李白“宗夫人”即是宗楚客的孙女。 在我国古代,男人做上门女婿的社会地位是相当低贱的,被当时人们视作为“异常之举”。以男性为主体的婚姻习俗,可溯源到我国的周朝。那时,由于以父系为中心的婚姻伦理观念得到加强,而后“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则成为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重要准则。男子汉肩负着顶门立户,维持自姓血脉相承的大任:而女子出嫁到男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儿。那么,作为一种反常现象,男子汉到女家做“上门女婿”,就被人们贱视而待了!因而古人对此用了相当精妙的“入赘”一词,来给以称谓。 “赘”在汉语里的解释是“多余的”,比喻“剩余之物”。汉词中,对多余的话叫“赘言”,对人们皮肤上生长的瘊子,叫“赘疣”(比喻多余而无所用),对男子做上门女婿,便称之为“赘婿”。在我国秦汉之时,是把“赘婿”当成罪犯等“五类分子”对待,还要把他们强征到边关去做苦力,称之是“谴戌”。到了唐朝,虽然当时社会风气已较为开放,但在汉人聚居地,由于接受儒学传统占据主流,儒家伦理观念仍是“正统”人们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 那么,李白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接连两次甘当“赘婿”呢?究其原因,一方面讲,李白毕竟出自“胡地”,在回到巴蜀江油偏居后(当时亦称为西南夷),那里也杂居着以“羌胡”为主的许多少数民族,他必会受到当地婚俗世风的影响。所以,对于深具豪放本质的诗人李白来讲,他是不会在意于内地汉人的“世俗之见”的。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在李白出生地碎叶,以西突厥人的活动影响最大。当时生活于西域之地的各民族,还存有许多母系氏族社会中遗留下来的风气,且突厥族的社会发展,相比汉族要落后许多。他们突出女性的身份地位,婚俗上往往体现于“女婚男嫁”。 在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序论》上,就讲述了这样一段关于西域习俗的话:“黑岭以来,莫非胡俗。……(其)嫁娶无礼,尊卑无次,妇言是用,男位居下。”而在《隋书·北狄传》中,对突厥族人的风俗也有一说:“(他们)虽姓氏各别,总谓铁勒……唯丈夫婚毕,便就女家,待产乳男女,然后归舍,死者埋殡之,此其异俗也。” 因此,我们对李白是否汉人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一点,他是出自西域迁来的家庭,必然要受到突厥文化的影响。李白对于先后“入赘相门”为婿之事深感荣光,并时在诗文里得意自鸣。可见在他的心理上,并没有这层阴影,也显出李白“奇”的特征。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李白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是有着想“攀附名门”来提升身份地位,便于结交权贵,跻身于仕途考虑的。也就是说,李白的某些行事作风,也存在未能免俗之处。 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的婚姻选择,并没有给他的事业发展增添多少筹码,倒使他在家庭问题上平添了几许愁绪,尤其是对养育子女方面更是欠账难偿!李白虽然在漂泊流离时,对其儿女们表现出深深牵挂且愧疚万分,但这弥补不了他所造成的子女在育养问题上的伤害! 安陆府的许相国家族,曾经在唐初至高宗帝年间显赫一时,但时过境迁,因无后人在朝为官,难以为李白提供较大势力的保护伞,主要是给他解决了衣食等生活问题。李白是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语,来概括他在安陆所度过的近十年的落魄生涯的。 仅是因为他错将安州长史李京之,误认成自己的老朋友魏洽的这桩“小事”,竟然也惹得李长史大为不快,差点就被“缉拿归案”。为此,李白不得不上书李大人,再三以卑词谢罪,信中说道:“(李)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无路。”由此可见李白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窘迫无依。 唐开元末年(约736年),许氏夫人不幸病逝,这可是对李白家庭上的重大打击。有许夫人在,对他们两个小孩的育养照料,是不成什么问题的,许家人里也不能公开反对。于今许氏不在了,基于李白是上门女婿的身份地位,且常年奔波在外,有谁愿意挑起抚养他的小孩的重担呢?如果说,原先许家人对李白还只是冷眼旁观,背后闲言碎语,而现在却会公开地指责他的许多不是之处了,再加上李白在安陆混得并不好,社会空间对他似乎很有限。 时年36岁的李白,骤然间感到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他是很难再呆在安陆许家了,匆忙间携儿带女,移居到东鲁(山东)之地。后来李白跟友人提及到这段艰难的岁月,诗中言: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李白寓家之地,是在兖州郡瑕丘城(郡政府所在地,今山东兖州县)的东郊外,这里距离曲阜仅约三十里路程。这时李白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隐居山林、以隐求名、扬名入仕上面。但家里两个几岁的小孩靠谁照管呢?这同样是李白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于是,他只得跟一位刘姓女子匆匆开始了“同居”的日子,这不过是想让她尽到照料小孩的职责,因为李白是没有可能在家里“陪老婆”的! 不料这小女子,看大诗人李白完全不那么回事儿,人财俱无,兴味索然,便赶紧抽身走人。无奈之下,李白又求得朋友介绍当地一妇人,算勉勉强强地凑合着过(也是没有履行婚姻大礼的同居形式)。那么李白自己呢,虽然对这妇人的小心眼非常厌恶,但也只好就这么着了。至于魏颢讲这位妇人生下一儿子,并取名“颇黎”之事,李白以及其他人从未提起过,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误记,不知所云。 就在李白长期奔走无成,深受困顿落寞煎熬的时刻,他终于时来运转,接到了唐明皇的诏书,命他进京朝觐。李白临行之前,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反映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感慨,大有欢欣之余而又对家庭问题的不满意。诗言: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在这首诗里,透露出两项涉及到家庭的事情:一是他的两个孩子尚小(此指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见到久别的父亲后高兴不已,欢喜地拉着他的衣衫寸步不离;二是对轻视于他的家中妇人很不满意,并用了汉代名士朱买臣的典故予以斥责。 李白用此典故,当出自两方面寓意。一是因为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又无所建树,这样没能得到同居妇人的理解和尊重,还嫌弃他无能。先是刘氏鄙弃离去,后是“鲁地一妇人”也多有白眼非言,均属买臣之妻一类的世俗小人,给自己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痛苦,故用典嘲讽之。二是两个小孩因前妻所生,故未能得到同居妇人很好的照顾,使自己心感不安,便用典告诫“鲁地妇人”:你可要尽心照看好他们,等我做了京官,不会亏待你的! 从李白奉诏进京,到后来被迫“赐金还山”,在开始以开封为中心地(十载客梁园)的长
叶曼 我们要为往圣绝学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会的价值 时间:2008年8月27日 地点:北京龙泉寺东汉明帝佛法传入中国 中国的三大文化——儒释道。一个外国的宗教怎么能够成为中国的三大文化之一?这要从佛法由印度传人中国的源头说起。公元67年,东汉明帝梦见一个一身金色的人从空中飞到他的院子里落下。第二天上朝时,明帝问朝中大臣:“我昨晚做了个怪梦,梦见的飞人身金色,在皇宫上面飞呀飞呀,就落在院子里,这是什么东西呢?”一位大臣说,“我听说天竺国有这么一位王子,他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很多年,是印度了不起的人。” 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随即,汉明帝派了史官,还有两百多人组团到现在的甘肃、西域地区求佛法。史官到了第三年才把佛法请进来,头一部经是《四十二章经》,并带了两位梵僧回来。这就是白马寺名称的由来:一匹白马驮着《四十二章经》来到了“寺”,两位和尚被安排在白马寺里头。汉明帝就在皇宫内设了一个小殿,两个梵僧为他讲佛法。这标志佛法真正进入中国。 大地众生皆俱佛性 “佛陀”两个字在佛法刚进入中国时的原音是“budda”,由梵文而来,就指“菩提”。随着时间流逝,很多原来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心经》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现在的发音都不是原来的发音了。现在要找古时候的发音到闽南或客家族群中去找,他们把很多的古音都保留了下来,保留的古文字也最多。这两个族群是真正的中原人,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向南边迁移。 中国现在的佛教是大乘。大乘开始学习时,离不开“四圣谛”——苦、集、灭、道。我们所受皆苦,非别人所赐,乃自己所给,自己无始以来所积习的。你想要灭苦么?修“八正道”。“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如果无“正见”,其余的“正思维”、“正语”、“正命”等都免谈。何谓“正见”?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柴寂静”。佛法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象。最重要的佛经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再提炼出《心经》。《心经》虽只有260个字,摄全部佛法。《心经》开头讲“观自在菩萨”,是告诉我们要修行,接下来告诉我们如何修行,修行的结果是“无智亦无得”——在这生不出智慧来,也不是在这里得什么。为什么佛家讲“本自圆成”、“本自具足”,就是本身我们都可以成佛。释迦牟尼成佛后头一句话说:“奇哉!大地众生皆俱佛性也!”这里讲的是众生,不单指人,包括苍蝇、蚊子都所有有情。 我们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己把不常的以为常,把幻想的以为真实的。所以,佛家谈到本体时,用两个字“真如”来概括。它不提真,因为有真就有假,佛法是不二法门。 佛法是超世间法 印度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东西,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在印度曾经拜访了所有关于传说中释迦牟尼走过的地方,如恒河呀,看看释迦牟尼佛说的“非想非非想”处,他所参过的恒河两岸的圣人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了。但是他们告诉我,有个伏虎圣人,就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席地双盘而坐,旁边一只真的老虎。那老虎就象小猫一样趴在他身边,他没事就用手摸摸它,我当时就吓一大跳,我说这真是伏虎圣人啊。我们跟印度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有很多东西跟他们学,特别是佛法。 佛法经过了很多时候,把中国的外国的宗教合在一起成为我们自己文化的代表之一,一个外来的宗教能够这样,原因一是在于佛法中有与本土文化相通之处,二是释迦牟尼说的不止是儒家的世间法,也不止是老子的出世间。它是超越世间的法。 孔子讲“礼”,主要文献《礼记》,是孔子和他的弟子问答录,孔子讲的是世间法。有人问孔子弟子,何谓“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弟子曾参回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是一般人处事待人的准则。孔子学说的内容,无论谈人、事,都是有形的,都是世间法。古时提倡读四书五经,变成个通儒并不难,只要读懂“十三经”,并且,“十三经”中有一精通,其他则全通,就是博士了。《大学》开宗明义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主要是针对“修身”而言的。这点与佛家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一致的。 老子有所不同,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为老子《道德经》的总纲,是《道德经》的理论基础,其它八十章都是在解释第一章。其中“常”字不可误会为非常的“常”,它指的是“本体”。为何这样说?后边章句有:“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本体”就是佛教所说的“心”,就是儒家所说的“性”。 这是个有排斥也有融合的过程。在汉朝前期,老子之说大盛,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独领风骚。后来的宋明理学家“排佛斥老”,宋代理学家专门提倡儒学的文化,把佛家、老子都排除。但是他们说的东西如同瓶子一样,标的是儒家,实际里面装的已是混合体,很多是佛教和道家的东西。 修行是要身体力行 佛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止是现在的。现在无论我们怎么变,都离不开这三大文化。我不是推举古人,而是要如张载说的“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把我们古人先贤留下的、快要断掉的东西继承下来,为的是“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对待人类社会也好,对待自然也好,要善待之,否则以后要受果报的。到那时,就晚了。现在南极北极冰山已经没有了,天上破了一道口,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是能够想到如何为我们的后代子孙活下去,现在就应该开始注意怎么保护自然。否则,地球也会有一个大的灾难发生,而且发生不会太远,大概在我们的曾孙、玄孙的时候就会发生,这非常危险。 我们怎么能够象佛法上所说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古圣先贤的恩、天地的恩、父母的恩、还有众生的恩。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当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也拿一个锄头去种地,他的弟子就把工具藏起来,他就说:“你们今天不让我下地,我今天就不吃饭。”真正的修行就一定是要身体力行。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的邻邦日本和韩国,他们把我们古书上谈到的生活习惯保留了很多,而今我们要好好拾起来。认真追寻起来,中华有七万年的文化——七万年前我们已有很粗糙的陶器,很粗糙的生活生产用具。五千年的文明是从伏羲演八卦才开始计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一样,文化一直能够延续不断。埃及文化,我们现在只看到“金字塔”,只看到“狮身人面像”,其他的“雅利安”的文化也都看到他们剩下的物质遗迹。从上古传至今天的只有中国文化,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要用新的思想、新的话语来解释我们古老的文明。 宋代的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使命。 叶曼问答录 真如就在我们心上 问:请问我们平常所说的“如来”是什么意思? 答:《金刚经》里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者,“真如”也;来者,“起用”也。“如”是“本体”,“来”是“行动”,本体和行动就代表佛。 真如在哪里?起用在哪里?完全在我们的心上。所以佛法告诉你:记得,没有人可以求,没有菩萨,没有佛可以依赖。你只有按照他的法,走他的道路,你将来会跟他一样。这不是我胡说的,这是佛临终的时候说的。我们最少要信佛所说的一件事情,“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把这句话记得。我们很惭愧,我们不能象释迦牟尼佛一样放下,他放下的多少,你们知道吗? 问:您刚才讲到“不二法门”,请您讲下佛教里说的“不二法门”之意? 答:所谓“二”是指真的、假的,有的、无的,这些都是二。为什么会有真的假的,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学佛首先是不要有分别心,当我们有分别心的时候,就有因缘;有了分别心,就有爱憎心,有了爱憎心,就产生取舍心。 真正的大乘佛法就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没有分别心。“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只问现在做什么,不必去算命,也不必占卦,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在佛法里修行必须要知
台湾古玩市场
作者:杨军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而后发展至重庆南路、衡阳路及开封街一带,当时那里集结了一些老印刷厂和书肆,经常有些书画文物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过去台北市早期的标志性建筑“中华商场”的“忠”字栋,古玩艺品商店多集结于此。 60年代中期,台湾的“民艺市场”逐渐转型成为古玩市场。在台北市,大陆籍人士大部分都聚居于现在中山北路五段以后的士林、天母和阳明山一带,因此以销售中国传统工艺品为主的“民艺品商店”在这个地区特别发达。台北县则以淡水一带最为兴盛,中山路、中正路至今仍有古董民艺店的经营,此外,三峡镇作为古镇,老街上有许多铁铺、麻绳店及木桶店等店铺,以销售具有台湾民间生活趣味的传统用品为主。 80年代,台北市形成了古董文物的“四大商场”,即福君商场、光华商场、林森北路商场及中山北路商场。但这些商场进入90年代后就渐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古董文物市集及商圈,如光华商圈中的古董文物区块、有数十家古董文物商店构成的建国南路商圈、大都会文物广场等。 台北市古玩市场 台北市是台湾古玩市场聚集地,总计有100多家古玩店铺,多数集中在中山北路、仁爱路和八德路一带,这3条街也成为台北有名的古玩街。 “建国假日玉市”位于仁爱路至忠孝东路段的建国南路高架桥下,每周六、日开市,平时则作为停车场。每到假日市场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里的经营主项是翡翠、白玉、古玉,水晶、玛瑙、珍珠、金银饰、印材、石雕、竹木牙角雕、宗教法器、西亚银器等,还贩卖锦盒、木座和相关古董文物书籍等。 “光华假日玉市”位于新生北路与八德路口的一个面街区块,在一片老公寓群的一楼和地下室乃至屋檐和大树荫下集结成市。除了翡翠、玉器,更多的是文物杂项以及五花八门的“出土文物”。当然,这里物品混杂,摊商老板亦来自五湖四海,除了闽南话,广东话、潮州话、福州话也通行于此,所携货品包括各个朝代的青铜、瓷器、石雕佛像、唐三彩、鎏金铜佛,还有老字画、宗教法器、棋子麻将、刀剑古籍等。 三普古董商场是光华商圈当中“纯度”最高的古董市集。不同于传统古物商场的陈旧,商场在环境设施上营造出明亮、整洁的气息。经营项目除中国的瓷器、字画、杂项、文房、印石、佛教艺术、古籍善本外,还有东南亚佛教艺术、日本工艺品等。在此贩售的店家大多数都是古董业界的老前辈,拥有多年专业的买卖经验。 台湾其他古玩市场 目前,台湾大部分地方都有一定规模的古玩市场。 在北部,新竹是除台北市以外古玩民艺品集散地形成最早的地方。新竹市区内东门市场2楼,曾有过20余家民艺古董店同时营业的盛况,这里除了是桃竹苗地区客家文化的主要市场,也发展成台北、台中、台南民艺占玩业的进销地点,而且定期有“标场”开标,风光一时。随着都市更新,古玩市场逐渐转移到新竹市郊的新埔、竹北一带。 在中部,台中市的文物收藏风气发展最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初即有20多家古董店,至中期时已扩展到上百家。台中市的古玩市场是从市区呈辐射状发展,分布于五权西街、大隆路、林森路、东兴路等多个路段,其中有两处最为密集。一是以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和台湾美术馆为中心的区域,在附近的英才路、美村路、林森路、公益路、金山路和民生路等有不少文物字画行业聚集。另一个是以台中市第五期重划区上的台湾商务大楼为主体,包括大隆路、精明一街、精明二街、东兴路和大业路等地段,聚集不少文物杂项和明清家具店。 彰化也是中部古玩市场较为繁荣的地方。彰化鹿港早年商贾云集,世族聚居,文风鼎盛,具有丰厚的人文传统与环境,当地民众对于生活器用及家居装饰的要求相对较高。虽然鹿港城镇建设在数十年里发生大转变,但人文原貌依然维持,先人留下的家具器用摆饰多保存良好。鹿港以制造台式老家具、锡艺、灯笼、纸扇等台湾传统民间工艺品闻名,如在彰鹿路上有众多雕刻、家具厂,因此被台湾民艺收藏家视为“宝地”。 在南部,高雄是古玩市场大本营,高雄市区内在90年代中期有70余家古董文物商店,多分布在人潮聚集之处或通衢要道,如广州街、厦门街、七贤三街、中正路、大丰路等。主持者将卖场划分为若干摊位,出租给来自全台的文物摊商从事买卖交易。在嘉义、台南、高雄的众多台湾知名庙宇周边,也有不少民艺品商店,形成台湾南部特有的“寺庙艺术”现象。 (作者单位:农工党厦门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