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92)
报纸(675)
学位论文(112)
图书(38)
会议论文(15)
视频(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892)
报纸 (675)
学位论文 (112)
图书 (38)
会议论文 (15)
视频 (5)
按年份分组
2015(5)
2014(988)
2013(166)
2012(143)
2011(119)
2010(125)
2009(63)
2008(57)
2007(26)
2006(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0)
华章(6)
舞蹈(6)
产业与科技论坛(5)
科技信息(4)
音乐时空(3)
艺术百家(3)
茶.健康天地(2)
飞天(2)
艺术评论(1)
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会议综述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认同  客家文化  客家人  族群研究  历史迁徙  青年论坛  族群认同  师范学院  离散 
描述::30,论坛开幕式在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科技报告厅隆重拉开帷幕。著名人类学家、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台湾中央研究院王明珂教授作了开幕致词。 本届论坛是人类学高级论坛和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合并
勾勒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轨迹——读谢重光《闽台客家社
作者:兰俏梅 蓝七妹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谢重光  客家文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  轨迹  变迁  传承  台湾  闽台文化  关系研究  文化关系  亲缘关系  成系统  全方位  特殊性  同质性  区域内  作为 
描述:的故事。而正是这些具有鲜明区域与族群特色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的形成,标志着客家民系的最后形成。相反的,在同一时期的赣南,并未形成...
关於台湾客家建筑的根源及其型态的特徵
作者:黄兰翔  期号:第74期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建筑  客家建筑  移民原乡  双栋  边陲与中心  中国建筑 
描述:单的事实,但却是非到访原乡地无法轻易理解的事情。因此本文不再以找出台湾客家建筑的「静态特徵」为目标,而是着重於原有汉族文化的合院建筑共通性的讨论。如今无论是存在於台湾客家原乡的粤东、闽西或是赣南
收心 聚心 尽心
作者:光明 肇银 锋旗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世界重稀土之乡”的美誉。然而,龙南基础教育却在前几年的徘徊中跌到历史的低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龙南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仅就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就出台了11个,一举摘掉了赣南教育弱县的牌子
客家酿豆腐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5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中原到梅州,又从梅州到赣南,不单带来了念书皆上品的民间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口腹文化——被称为汉人的古代移民菜。 华夏人在中原的时候有包饺子的习惯,迁居南方没麦子包饺子,据说客家人便想出酿豆腐的吃法
万里迁徙 千年游弋
作者:萧春雷  期号:第5期 来源:地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陆路相当平坦,横亘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南段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低矮的豁口,称站岭隘。唐末五代,赣南人满为患,大量移民翻越武夷山脉的各处隘口——站岭隘正是其中之一——涌进人烟稀少的闽西。 部分学者认为,客方言
客家围屋凉帽登上文艺舞台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凉帽走上舞台。 周春庭(左一)指导演员排练。 惠阳客家文化艺术团演员表演 《围屋恋歌》。(翻拍) 本组图片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魏云鹤摄 演员们排练小品《山村小诊所》。 围屋、古井;娘酒、凉帽;梅菜、荔枝……这些惠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经过艺术手法的挖掘和包装,全都搬上了文艺舞台,升华为
雨浓情更浓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 陈燕棠 廖亮璋 通讯员 刘永良 图/文 6月16日,跨越时空的“客家缘·土楼情”两岸客家民俗风情展演在世遗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前登场。可是,天公不作美。展演伊始,天就下起了大雨。但大雨丝毫没有影响来自海峡两岸的500多名客家乡亲的热情,雨浓情更浓,大家相聚一起,携手同台,在雨中演绎和感
客家新年“开大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闽西赣南粤东的客家人聚居地,有一个延续千百年的传统仪式,这是和吃年夜饭、祭祖一样重要的习俗——“开大门”。 客家人认为,新年并不是从正月初一零点开始的,而是按照“黄历”推算出一个准确的时间点
苗栗闻香小区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mangazine名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太累就会吃不下饭,因此发展出了重口味又下饭的客家菜肴。著名的“擂茶”也是采茶长工的发明,他们将剩饭晒干带到山上,工作空当拿出锅耙一般的千米饭加点盐,放几片新鲜茶叶,顺手拣起茶树枝或番石榴树枝捣碎,冲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