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国内信息
-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建筑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土楼 客家族 民俗博物馆 布达拉宫 广场扩建
-
描述:3.2.1近600岁的圆土楼成为全国最大的客家民俗博物馆,3.2.2杭州出现首家“文物旅馆”,3.2.3布达拉宫广场扩建广泛征求民意,3.2.4北京地铁10号线完成第三次招标 将建地铁博物馆,3.2.5青岛将改造中国现存最早的殖民监狱-青岛监狱……
-
小县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定南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条经验
-
作者:谢瑞山
期号:第6期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产业发展 定南 文化系统 文化活动 文化娱乐场所 公益性文化事业 文化设施 珠三角地区 南县 客家文化
-
描述:近年来,定南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采茶剧团、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文化娱乐项目不断得到提高。
-
瑞金收藏杂家严帆
-
作者:王琳 郭晶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物收藏 瑞金 历史文化 革命文物 博物馆 古代 藏品 杂家 红色 牌匾
-
描述:江西瑞金的私人收藏家严帆是个杂家。他有一万多件古代文物、红色文物藏品。他给自己的家取名为瑞金市民俗、客家文化博物馆。瑞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的红色文物是人们争相收藏的宝物,可对于瑞金的古代历史文化,却没有多少人予以关注。严帆一直关注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只有二十
-
洛带古镇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镇 湖广会馆 客家民居 古代建筑 成都市 四川省 博物馆 大观园
-
描述:洛带古镇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区内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千年老街、客家民居、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燃灯古寺均保存完好,是我国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枝奇葩。
-
五华县狮雄山汉代建筑群遗址考古的新发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遗址考古 五华县 建筑群 汉代 文物考古研究所 普查工作 建筑遗址 博物馆
-
描述:狮雄山汉代建筑群遗址位于距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3千米的狮雄山南山岗上,该遗址发现于1982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1984~1990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联合五华县博物馆先后4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揭露面积达768平方米,发现了汉代建筑遗址
-
曾志伟等香港艺人到梅录制节目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节目录制 曾志伟 香港 艺人 电视台 TVB 陈小春 博物馆
-
描述:本刊讯由广东香港客属社团联合总会主办、香港TVB电视台录制的《客属总会庆回归特约:情牵好客自家人》节目将于6月16日在香港播出。为此,TVB电视台旗下的曾志伟、米雪、陈小春、杨思琦、王合喜、罗莽、骆胤鸣、张美妮、邓英敏等九位艺人专程到中国客家博物馆进行节目录制。
-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以徐旭曾、东江、围龙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河源 围龙屋 客家 东江 恐龙 化石 博物馆
-
描述:一、研究缘起我对于河源的研究产生兴趣,缘于如下几点:一是河源拥有数以万计的国宝恐龙蛋化石。1995年以来,笔者先后三次赴河源恐龙蛋博物馆参观。位于东江河畔龟峰山下的恐龙蛋化石展馆,共展出恐龙蛋化石109窝,计1068枚,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2厘米。
-
美丽村落之洪坑村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落 龙岩市 两岸 土楼民居 客家土楼 福建省 余户人 博物馆 居住 浓缩
-
描述:洪坑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这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清澈的洪川溪穿村而过。站在溪桥上,看远处,青山如黛,连绵起伏;看两岸,土楼雄伟古朴。这里因至今犹存三+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而扬名天下,就好像是一个没有大门的浓缩的中国客家土楼民居博物馆。
-
首批客家文物资料抵印尼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李少凤 通讯员邓锐)记者昨日从市外事侨务局获悉,印尼客家博物馆将于8月29日正式开馆,我市发挥“华侨之乡”优势全力协助该馆征集资料。目前,首批从梅州征集的客家文物资料已抵印尼并开始
-
客家匾额馆展陈之探究
-
作者:郭新志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匾额馆 展陈
-
描述:中国客家博物馆分馆客家匾额馆于2010年11月17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该馆以客家地区收藏之匾额为展陈,其展陈创意新颖、特色突出,整个布局充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说,该展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座客家艺术之殿堂,带给游客是美的享受。
上页
1
2
3
...
8
9
10
...
74
75
7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