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蜕变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11年9月6日,时任梅州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朱泽君(右二)到客家相思谷调研。
(朱双玲 摄)
百丈瀑布(吴远松 摄)
仓山红叶醉游人。(冯锡权 摄)
游客在景区体验磨豆腐民俗活动。
(上举镇提供)
酷热夏季,高温难耐。走进位于平远北部的上举客家相思谷风景区,少了几分喧闹,却多了几分
-
莫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笔谈】
陈季冰
作者陈季冰,上海市徐汇区人。著名媒体人,《上海商报》评论版主编。本文选自其“乡野文化记忆碎片·之三”《 系客家人》。
提示:客家文化它不像书法、昆剧或徽派建筑、杨柳青年画那样,属于一种单一的文化艺术门类;它实际上是一种“活”的生活方式,它的保护和传承也只可能融会于日常生
-
高山流水有知音 客家文化入梦来
-
作者:谷少传 肖海强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碧岭瀑布群。
市民在碧岭瀑布群的山涧中合影。
市民参观大万世居。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谷少传 通讯员 肖海强/文 田子林/图
这是一次发现之旅,更是一次惊喜之旅。
4月26日,20多辆私家车从市区出发,载着80多名满怀期待的市民,开始了 “发现之美”的首站之旅, 走进坪山,这里别样的美让8
-
梅江周边,那些客家文化特有的美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江碧桂园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灵光寺流传着各种神奇的传说。
梅州将茶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
麓湖山的高山高尔夫运动场已开放。
梅江碧桂园周边游
作为梅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居住社区,梅江碧桂园不但具备依山而建的生态优势,其周边旅游环境资源也极其丰富,在现有产品方面,有以“客家文化和
-
一位美貌与富裕并存的“客家美人”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沥林镇泮沥村的村道上见不到一点垃圾。
会“走路”的封闭垃圾箱。
泮沥八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放学后在干净的操场上玩耍。
泮沥村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
在仲恺高新区举办的“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中,38个乡村中,沥林镇泮沥村在4、5月连续排名第一。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在外人
-
凌启莲:中西文化交流中客家凌氏的掌门人
-
作者:彭全民 廖虹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凌启莲
彭全民 廖虹雷
2008年深圳布吉凌志辉主编《河间凌氏族谱(二编)》载,1912年,时年68岁的深圳客家凌氏家族掌门人凌启莲寄语后人说:“成一个民国伟人,做一个乡闾善士,他日家声丕振,会观兰桂赛春芳”。凌启莲是深圳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他牢记祖先的“先贤懿训”,又笃信基督的“救世福音”,
-
客家女的盐商古道:期待唤醒
-
作者:汤凯锋 梁文悦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石砌盐商古道穿村而过(受访者朱迪光供图)。
2月1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玉水古村,古道边芳草萋萋。细雨纷飞,料峭春寒。
石板路上那一块块光滑的石板,经历了百年来艰辛担夫汗水的沁润和身负百斤重担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的磨砺后,依然保存完好地在那里,见证从它们身上压过的历史车轮。
这是一段拥有深厚历史
-
客家文化:魂牵天下客家人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屹立在长汀客家母亲缘广场的客家母亲塑像母亲塑像。。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
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迁徙的历史。清朝诗人黄遵宪的诗里这样写道:“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
一千多年来,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宋室倾覆,每当中原大乱时,客家先民们就扶老携幼,翻山越岭,一路向南,向南
-
龙岩:蛟龙冲山起 腾飞正当时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福建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代节拍,发扬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高奏推进龙岩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红色交响曲”。 “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
-
文化“富矿”为何罹患文化缺失症?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在国际化城市中,深圳不论是经济或是硬件,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在海外,知深圳而不知广州者为数不少。但在省内,深圳却缺少广州的文化影响力,深圳的形象定位仍然是制造业中心。即使放眼全国,深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