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
客家人老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小说]
老黑,混在深圳的一客家中年商人,狮鼻,虎目,阔嘴,因为坚持爬山和打羽毛球,四十高龄尚无明显的将军肚。会做生意,爱学语言,熟练和部分掌握英、日、普通话、天津话等等多门外(地)语,见什么地儿人就说什么地儿的话,老黑因而口音游离。除了英语是学院派之外,其他多数是靠野路子自修,说话时难免不
-
醇香的客家糯米酒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建福
在我的家乡赣南农村,几乎家家都会酿糯米酒。客家糯米酒又称“米酒”“水酒”,含酒精量极少,属一种低度酒,口味香甜醇美,老少皆宜,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糯米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配制工艺简单。小时候,每当母亲在酿糯米酒时,我喜欢站在一旁观看,酿制的过程如今我仍熟记于心。母亲酿糯米酒多在腊月农
-
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Lin Feng Mi
-
作者:吴颂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风眠 西学东渐 中西调和 中国画 民族性 时代性
-
描述:。他在深入钻研、分析和比较古今中外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历史之后,提出了“中西调和”理论,从情感与理智的平衡、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艺术时空的转换,到“个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美学命题的提出,构成了一个完整
-
晚清民国潮汕地区基督宗教女性研究
-
作者:蔡香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潮汕地区 新教 天主教 女性
-
描述:,主要从婚姻不可分离、单偶制、夫妻应相互敬爱和家庭妇女的美德这四个主题入手进行考察。比较这四个传教会具体婚姻规条的差异,如离婚和纳妾的规定,也是本章另一主题。 在探讨了基督宗教婚姻的内涵后,第六章试图
-
闽台客家民间文化的共同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闽西是客家祖地,唐宋以降,北方士民大量流人集聚在闽粤赣边,汉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客家文化;更重要的是,这里浩浩南流的汀江,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浇灌、航运和对外开放的通道,相对高峻的大山又有助于保存固有的文化内核,以至于灿若星辰的客家民间文化事象得到保持,而没有在时代的脚步中被外来文化
-
惠州新客家归属感日益强烈200优秀外来工代表游览我市文化景观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外来工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参观。 本报记者王剑桥 摄
▲外来工在惠州科技馆体验心跳击鼓。 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摄
▲外来工在惠州博物馆参观并拍照留念。本报记者王剑桥 摄
11月11日,“了解广东 热爱广东 共建共享幸福广东——— ‘外来工惠州系列游’
-
“《八子参军》也可以说是一部客家大戏”——解读大型采茶歌舞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1月7日,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进行首次对外彩排。该剧大量运用“矮子步”等赣南采茶戏特有的舞蹈动作,展现浓厚的赣南地方特色。记者吴悦 摄
■核心提示
11月7日,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首次对外彩排,剧中对白充满本土乡音,如“样么子搞(怎么办)
-
山野气息 美味佳境 ——市烹饪餐饮协会会长李茂华谈赣州客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兴国米粉鱼
艾米
烧片肉
炸薯包
南康荷包胙
三杯鸡
赣南小炒鱼
□记者严章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天涯海角,赣南游子一旦想起家乡菜,莫不勾起浓浓的思乡情。而来到赣州的外地人,也莫不对赣南菜肴赞赏有加。那么,我们天天享用的赣南菜肴,到底有怎样的风
-
奔走一月找不到“吹打佬” 南雄民间只剩下不到十队,有着16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支唢呐队需要五个人,一人打鼓,两人吹唢呐,一人打钹,一人敲锣
羊城晚报记者 李维宁
通讯员 曾令华 摄影报道
大年初四,南雄市江头镇坪岗村的吴石山举行新房入伙仪式,客家人俗称“做圆工”。他想请一班“吹打佬”(客家民乐队)为入伙仪式助兴,但是找遍整个南雄市乡村,要不是人手不齐,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