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17)
期刊(967)
学位论文(306)
图书(95)
会议论文(50)
视频(2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17)
期刊 (967)
学位论文 (306)
图书 (95)
会议论文 (50)
视频 (25)
按年份分组
2014(1250)
2013(326)
2012(382)
2011(356)
2010(306)
2009(185)
2007(61)
2005(17)
2002(1)
1996(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52)
华中建筑(1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
中华民居(10)
室内设计与装修(6)
城乡建设(3)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
安徽文学(下半月)(1)
四川建筑(1)
中国质量万里行(1)
涪陵土碉楼“湖广填川”带来的客家城堡
作者:李盛虎 陈啸 黄海  期号:第11期 来源:重庆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疑问,这不是一座袖珍的客家土楼吗? 从“张献忠剿四川”到“湖广填川” 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所说的碉楼与客家土楼属于同一类建筑,建筑学上将这类具有防御功能的闭合式民居叫做“围屋”。
客家桃源:玉水村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小城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传统农业  梅州市    梅江区  广东省  市区 
描述:玉水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距梅州市区约20公里,是一个纯传统农业的客家小山村。玉水村曾是赣粤盐米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村内保留了大量明清客家民居及驿路设施。
走近客家人
作者:刘晓秦  期号:第12期 来源:旅行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福建  永定土楼  建筑风格  围龙屋 
描述:在安排今春的出游计划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张福建永定土楼的照片,那独特的建筑外形曾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和我先生决定了去福建看土楼。在研究具体路线时,我们又发现了连城培田古民居的资料,就这样我们制定了闽西游的计划。
信息视窗:4.历史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建筑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视窗  信息  建筑规模  古村落  古民居  明代  巢湖 
描述:4.1 复建大报恩寺塔起波折 方案和承建规划打起”架” 来源:江南时报;4.2 巢湖北岸惊现明代移民村落 来源:新安晚报(参见图片)环巢湖踏访发现古村落;4,3同安莲花镇发现大型客家古民居 明代建筑规模罕见 来源:厦门日报《参见图片);
围龙屋客家食府鱼从东江源头来
作者:暂无 期号:第20期 来源:消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客家  源头  东江  饮食文化  民居建筑   
描述:这是一家“最文化”的客家餐厅,以传承客家饮食文化精髓为主旨。食府以五大特色中国民居建筑之一的“围龙屋”为名。踏入店中,青砖雕栏砌就的围龙大厅以及天方地圆的构造引人入胜。
梅州客家围屋的特点和借鉴
作者:李蓉 邹飞祥  期号:第5期 来源: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客家文化  传统民居  借鉴 
描述:围龙屋等传统民居奇特的建筑构思,体现了深邃的文化艺术气质,反映了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创新和融合。文章从客家围屋形制变化,归纳其特点并探索客家文化发展过程,对如何借鉴古代的建筑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议。
东方古城堡:土楼
作者:高山流水  期号:第10期 来源:黑龙江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因为它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所以又称"客家土楼".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客家砻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 朱裕森 图/文 “砻谷口悉嗦,碓米落镬;雷公轰轰,雨子点点;驮张脚头游天井。”这首童谣牵扯出一种生活用具——砻,千百年来,是它把谷子变成白米,从落后的舂米演绎到砻谷。 近日,记者在连城县朋口镇金龙村看到了86岁老人丘振昌做砻的全过程。这在闽西已是难见的传统手工艺。 砻,酷似石
观澜版画 灿烂绽放
作者:周海斌  期号:第7期 来源:焦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家协会决定三方合作,强强联手,在观澜打造一个具有原创性、国际化、高端的版画产业基地。 创建之初,基地尽力保留客家古民居的外貌与结构,200多座古色古香的民居与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相映相融。西区的国际艺术家
客家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方古城堡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内涵丰富、保存完整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堪称世界民居建筑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