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01)
学位论文(365)
期刊(265)
视频(57)
会议论文(19)
图书(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01)
学位论文 (365)
期刊 (265)
视频 (57)
会议论文 (19)
图书 (6)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57)
2014(506)
2011(129)
2010(148)
2008(46)
2006(34)
2005(20)
2004(17)
2002(4)
199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7)
香港文汇报(128)
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13)
台湾学志(2)
東吳外語學報(2)
聯大學報(1)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1)
國文天地(1)
高雄师大学报(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綜合類)(1)
客家腌菜酸甜甜
作者:刘厚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江西兴国是客家人聚居地,腌菜原是当地农家常备的一道“菜”。冬春时节,一园一园的大叶风菜(也叫长命菜)青翠欲滴,选肥嫩的风菜叶子摘了洗净,排在干净的草坪上晒至水干及茎叶柔软为宜,然后一把把地切碎,用滚烫的水烫去涩味,捞起倒到预备好的大水缸里压实,在上面铺上干净的稻草并用油纸密封好,一二个月后揭开,醇
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在永定举行
作者:张杰 关建东 卢基莹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张杰 关建东 通讯员 卢基莹) 9日,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楼文化节在龙岩市永定县开幕。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作为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旅游欢乐节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200
客家人的打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稻谷只能用砻来破壳现米,而打砻主要分六个步骤,即备、编砻圈、夯土、炒砻钉、钉八卦、造型等。 砻匠师傅是
台湾卓兰饶平客语音韵研究
作者:彭美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卓兰  饶平  客语  音韵  山摄 
描述:、2、5,陰平調值特低,為饒平客共有之特色。變調只發生在前字,其變調行為與構詞無關,一致由左至右進行變調。音節結構不脫一般客之同化、異化限制,唯聲母與介音、主要元音結合之緊密,以及Z系聲母其後只接
四县客家话入声字研究
作者:徐翠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言接触  入声  家话入声 
描述:律的總結,並綜合說明客入聲古今音的演變過程及規律,著重討論其方言接觸和擴散的過程,以釐清有關入聲的一些混淆概念,並做為筆者研究客家音韻的基礎入門。
饒平客話的畬話成分
作者:徐貴榮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饒平客話  山客  畬話      介音 
描述:除有、西的音特點之外,還有不少的畬話成分。現在上饒地區還有數個畬族特有地名「 」,饒洋鎭仍存有「畬族自治村」,可見饒平客話與畬的關係密切。這些音特點,有些還在台灣現存的饒平客話保存著。本文透過
論客家的“新婦”-“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作者:程俊源  期号:第4期 来源:漢學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話  方言  新婦  音韻規律  音變例外  音變機制 
描述:為客話「新婦」sim^1-khiu^1一詞,找到較合理可行的音韻詮釋之道。以下茲分五小節論述之:一、緒說;二、新婦的「歷史」與「地理」;三、客、贛的「新婦」;四、「新婦」sim^1-khiu^1的音變機制;五、結論。
十九世紀檳榔嶼華人方言群社會與幫權政治
作者:張曉威  期号:第3期 来源:海洋文化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檳榔嶼  檳城  海外華人  華人方言群  幫權政治 
描述:和廣府以外的方言群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無忽略之嫌,所以對於兩幫的互動和對立的解釋架構,有必要藉機再作一番檢討。就本研究所得,檳榔嶼華人社會的幫權政治運作,是一個以五大姓為主導且操閩南系的「閩南幫
战後台湾客家运动之研究:以(客家风云杂志)与(客家杂志)为
作者:陈康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运动  还我母语运动  社会运动  客家意识  客籍知识菁英 
描述:立,客籍知識份子洞悉社會脈動,發動「還我母」大遊行,至此展開臺灣客家運動的先頁。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從1987-2008年《客家風雲雜誌》與《客家雜誌》總共245期所有的篇章,觀察客家雜
成人参与社区大学客家课程学习经验之研究-以桃园县二所社区大
作者:钟淑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习经验  客家课程  社区大学 
描述:的學習態度良好、課程具實用性、教師教學認真及用心、與同儕互動熱絡及學習環境適當。 4.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困境來自: (1)個體本身因素:自信心不足、客能力不足、基本技能不足及年齡太大。 (2)外在因素:照顧家庭、工作忙碌及學習環境硬體設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