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客家人的打砻

客家人的打砻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6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5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30630

【全文挂接】

【全文】

砻谷是世上三般苦之一,而打砻更是苦中苦。

【索隐】

客家人有一句俗语:“世上三般苦,砻谷踏碓挖荒古;世上三般松,吃烟屙屎抠鼻公。”在这里就谈谈打砻吧。江南人以种植水稻为主粮,在没有碾米机的年代,稻谷只能用砻来破壳现米,而打砻主要分六个步骤,即备土、编砻圈、夯土、炒砻钉、钉八卦、造型等。

砻匠师傅是祖传的,一个乡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会打砻。为生计着想,他们一般不带外来徒弟,基本上代代相传,且传男不传女。一个屋场由多户人家合打一座砻。请砻匠时,师傅便会吩咐备好砻泥。砻泥很有讲究,要取山垅中特定部位呈金黄色的,无沙石粒,无腐殖质黏性好的纯泥。挖取二三箩担,晴天时摊开于干净的晒谷坪上,晒干、捣碎、筛粉备用。

砻匠得知砻泥备好,便着手编织砻圈。他选购三年以前生的毛竹,劈片、去骨、破条,织成约高七十公分、直径六十公分的圆圈。约定的黄道吉日一到,师傅用木杵挑着砻圈、篾片,装有斧头、锯子、凿、铲等工具的箱子,还有一盘砻钉片,来到该屋场。

首先是夯土。师傅将砻泥粉倒在干净的地板上,用口喷清水湿润,并搅拌均匀。当达到一捏成团,一搓变粉时,便成了。他用木杵先夯下座的砻泥,让东家协助添土,添一层,紧紧地夯实一层,直到超过砻圈三公分左右。接着,将上座砻圈反扣在平整的地板上,在砻手的两端下面垫上土砖,砻圈的下方放置捣碎的圆锥形砖土,再将杉木板制作的约二十公分见方,十五公分高的方框连接在砻手的正中部位,这时便可以倒入砻泥,直到夯结实为止。

夯完土,东家的妇女开始炒砻钉。这砻钉是以山中的细叶都子树为原料制作的,约长七公分,宽二至五公分,厚半公分。在头号大铁锅中倒入预购的石粉,用中火烧炒,待石粉发烫时,将一盘砻钉一半放进锅中,与石粉一起连续翻炒,炒到砻钉片呈赤褐色且冒出香气时,便与石粉同时起锅,筛去石粉,砻钉片则放置大盆篮中摊凉。炒过的砻钉可增加硬度和韧性,砻谷时更耐磨。

钉砻钉的时候到了。师傅在打磨平滑的两座砻的正面,用铅笔画好八卦线条,这线条,由内圆向外圆成直线辐射,就像一把把扇子摆在圆心的周围。按线位钉木片,其木片不可全钉入砻泥中,应留出泥面近三公分,然后撒上砻泥粉,撒一层用工具在砻钉的间隙锤打结实,直到嵌入的砻泥与砻钉基本持平。这砻钉距砻心约十公分,离砻圈边约三公分,靠里行路少,靠外行路多,图似八卦,暗藏玄机。

最后一道工序是加工造型。上座砻,要将有砻钉的一面改朝下放平,把砻手上面的砻泥用铲子铲成一个光滑的锅底形,便于放置稻谷。砻手下面方框内的砻泥则用凿子清除,便于让稻谷随着上座砻按顺时针旋转时,有规律地流入八卦槽中碾压脱壳。此外,两座砻的八卦边缘,要将砻泥削压成光滑的圆斜状,既美观,又便于流出米粒与谷壳。

末了,将上座砻抬上去,让砻手中央的圆孔穿入下座的砻心棍,便合成整座新砻了。想试试新砻的效果,可将稻谷适量倒入上座砻的凹形中,以砻钩前端七字形下方的铁条钩住砻手一端的圆孔,按顺时针方向用力推拉,那稻谷便会徐徐脱壳,连米带糠流到下方的砻盘中。

如今的客家地区,砻被现代化的机械取而代之,打砻早已成为记忆中的风景。(钟明山)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