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9)
期刊(185)
学位论文(29)
图书(10)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9)
期刊 (185)
学位论文 (29)
图书 (10)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214)
2013(48)
2012(48)
2011(33)
2010(23)
2009(25)
2008(17)
2007(7)
2005(2)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1)
戏曲学报(3)
歌海(2)
民俗曲艺(2)
词刊(1)
山东人大工作(1)
艺术评论(1)
嘉应大学学报(1)
惠州学院学报(1)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从戏曲旅游看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以赣南客家采茶戏为例
作者:钟俊昆 毕剑  期号:第2期 来源:生态经济(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戏曲旅游  开发利用 
描述:、外地文化等进行有效结合,可实现对赣南采茶戏保护、传承及新的开发和利用。
台湾三脚采茶戏「棚头」之研究:以《张三郎卖茶故事》「十大出
作者:庄美玲  期号:第12期 来源:台湾戏专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三脚采茶戏  棚头  十大出  文学 
描述:湾客家三脚采茶戏「棚头」之基本概念,并为「棚头」赋予新的定义。
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赣南采茶戏之艺术特色
作者:卢致苑 曾荣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山茶花  艺术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艺术  客家先民  南部山区  消除疲劳 
描述:等道具,边唱边舞,便形成了采茶灯,或叫"茶篮灯"。茶农们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的时候,以民间灯彩的形式,走村串户、自娱自乐。赣南采茶戏正是在"采茶歌"、"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经历
同构与嬗变:闽台客家采茶戏的艺术特征初探
作者:赵如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戏  客家人  艺术特征  闽台  嬗变  同构  明末清初  生活习俗 
描述:隆之间,台湾三角采茶戏随客家人传入台湾后,逐渐流行,于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探析赣南九龙山采茶戏的艺术特色
作者:韩玉澎  期号:第14期 来源:作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九龙山采茶戏  艺术特色 
描述: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与九龙山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性分析。
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者:黄文华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审美价值  丑角艺术  民间歌舞  乡土气息  诙谐幽默  载歌载舞  安远县 
描述:特征。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艺术,以其历史之悠久、剧目之丰富、角色之绚丽多彩、造诣之精深及风格之鲜明,深受观众的喜爱。
试论赣南采茶戏的美学品格
作者:杨菊  期号:第6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溯源其文化积淀的客家民系性、探寻其表演艺术的综合性、探求其形式美提炼的程式性三个方面,探析赣南采茶戏所包蕴的美学品格。
浅谈南雄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作者:王云芳  期号:第11期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雄  采茶戏  艺术特色 
描述:南雄采茶戏是客家先民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遗产,是客家人最早的戏种之一,同时也是广东六大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赣南采茶戏美学翻译研究
作者:熊灵燕 凌征华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接受美学  文化意象  合作翻译原则 
描述:美学的角度对戏剧翻译进行专项研究,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以舞台演出为最终目的的赣南采茶戏的汉英翻译,提出赣南采茶戏的翻译文本应能传递文化意象、体现美学功能并遵循合作翻译原则
试论赣南传统采茶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和传承
作者:缪云  期号:第12期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曾多次进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多部传统和现代剧目被拍成影视作品,影响全国。 2008年12月,当地教委启动“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
上页 1 2 3 ... 6 7 8 ... 41 42 43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