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定客家山歌唱响台湾新竹“客家之夜”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 刘永良)“八月十五啊,(叽哇)看月光,(叽哇)看见鲤鱼腾水上……”17日,在台湾新竹竹东客家戏曲公园举办的“客家之夜”晚会上,永定县客家土楼艺术团表演了《八月十五看月光》等15个精彩节目,与当地民众共庆“天穿日”。
“天穿日”是台湾客家人的民俗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台湾新竹都要举办“山
-
江西红色歌谣的产生及其艺术价值
-
作者:张涛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江西 艺术价值 客家山歌 革命根据地 红军 中国共产党 地缘关系 爱情生活 毛泽东
-
描述:生活小调,以调带词。元代,江西高安音学家周德清,于公元1324年著《中原韵》,列“正语作词起例”“北曲音韵十九个部首”,对江西的音乐、戏曲、民歌的咬字吐音都有一定的影响。至今,江西的赣剧、各路采茶戏
-
音乐传播学与“老三论”思维:忆念音乐学家冯光钰
-
作者:孙星群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忆念 冯光钰 音乐传播学 老三论
-
描述:与"老三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冯光钰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研究(提出了"同宗说"中的系统论思维";客家音乐融合说"中的传播思维;《戏曲声腔传播》中的本土腔新说);三、《中国曲牌考》。他
-
文化的迁移扩散:基于客家文化与屯堡文化的比较研究
-
作者:王国栋
期号:第13期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扩散 客家文化 屯堡文化 比较研究
-
描述:化提供借鉴。
-
简析全球化背景下客家文化的内源式发展:以广东地域为重点
-
作者:雷吉来
期号:第5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客家文化 内源式发展
-
描述:家文化。
-
赣南客家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的风格特点
-
作者:张宇俊 黄玉英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腔一调 茶戏 灯戏
-
描述:我国的戏曲音乐十分丰富多彩,三百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特色,因为唱腔是区分剧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赣南客家采荼戏的音乐十分优美动听,客家地域风格突出.现存有三百多首传统曲牌.本文着重从十个方面,对赣南客家采茶戏的传统曲牌唱腔风格特点进行研究和归纳.
-
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的审美略谈
-
作者:傅丽
期号:第20期
来源:芒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丑角 人物形象 艺术特征 表演艺术 赣南客家 艺术特点 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 矮子步
-
描述:赣南采茶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戏曲所拥有的一切特征,同时又有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是一个以丑角为主要角色的戏剧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丑角表演以歌带舞,生动而不失幽默,以丑角为中心的布局结构,是赣南采茶
-
客家山歌戏
-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剧种 梅县 民间音乐 广东汉剧 地方戏曲 渊源 龙川 兴宁 南雄
-
描述:又名"客家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的南雄、和平、龙川、五华、兴宁、梅县一带,"客家",居住地区。渊源于客家山歌,吸收了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地区的民间音乐,解放后才搬上舞台,发展为一个正式的地方戏曲剧种。
-
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的审美价值
-
作者:黄文华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审美价值 丑角艺术 民间歌舞 乡土气息 诙谐幽默 载歌载舞 安远县
-
描述:特征。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艺术,以其历史之悠久、剧目之丰富、角色之绚丽多彩、造诣之精深及风格之鲜明,深受观众的喜爱。
-
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初探
-
作者:张晓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器乐 于都吹打音乐 公婆吹 艺术特点
-
描述:于都吹打音乐的形成受到宗教音乐、戏曲音乐及客家移民的影响。于都吹打中最具特色的公婆吹主要应用于婚嫁、丧葬活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于都吹打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如何传承和保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