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旅游文化节数千市民乐翻天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市民观光。
今年,龙岗街道联合龙岗区文体旅游局、环保水务局相关部门,以龙舟竞赛为平台,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推出了为期3天的龙岗龙舟客家旅游文化节活动,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吸引更多的深圳市民来龙岗观光、旅游、休闲,增进深圳市民对龙岗的了解,向外界展示了“生态龙岗、创业
-
淡水客家凉帽22道工序都靠手工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朱冠玉在家里制作客家凉帽,女儿在一旁帮忙。 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淡水客家凉帽是客家女性专用凉帽,相传是苏东坡为爱妾王朝云所设计,帽子中间留了一个窟窿,方便留着发髻的王朝云佩戴。在惠阳区淡水街道东风社区有一家客家凉帽作坊,这是惠阳最后一家纯手工凉帽作坊。这项技艺的传承人朱冠玉一直坚持做客家凉
-
“客家美食 味蕾享受”之大埔小吃篇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埔小吃吸引着众多游客。
编者按
大埔县是“中国小吃名县”,素有“客家美食之都”的美誉,这里的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据不完全统计,大埔长期以来保留的特色小吃有200多种。为了更亲近大埔的特色小吃,了解客家民俗风情,近日,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还亲自来到大埔花萼楼拍摄。
现特将大埔具有代表
-
增强客家文化的正能量与辐射力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13年改版后的最新一期《客家人》杂志封面。
本报记者刘军
4月23日上午,《客家人》杂志改版首刊发布会在嘉应学院举行。改版后的《客家人》赢得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赞誉。会后,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客家人》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杨宏海。
缘起
殷切的目光让我义不容辞
-
“客家红”博物馆的姐妹花
-
作者:黄如飞 黄水林 陈析兴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这枚钱币上的铜锈是假的,没有立体层次感,用指甲使劲掐一下,就会脱落。”在连城县冠豸山古玩城“客家红”博物馆内,一位年轻姑娘拿着放大镜,认真鉴定着一批古钱币;另一位年轻姑娘拿着纯锡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图,正向来访的几个专家介绍。她们就是馆内的“姐妹花”罗小卿和罗淑卿,一个是冠豸山古玩城董事长,另一个是客
-
忠厚客家女:好心人,不用再汇钱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困境……报道见报后,社会各界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共为吴家捐出4万多元爱心款。其中,有一名好心人,从去年7
-
陕南商洛客家方言岛研究
-
作者:付新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洛 客家方言 特点 演变 语言接触
-
描述:的代表点进行调查研究,以语音、词汇的调查为主,同时也兼顾语法,旨在展现商洛客家方言的语言面貌,并通过与中古、其他客家方言和商州本地话的比较,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讨论了商洛客家方言的演变规律和语言特点。第1章
-
赣州客家米馃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妇女年关时的必修课。
游客在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体验打黄元米馃的乐趣。
【特产】
年关将近,便到了打黄元米馃(类似梅州客家人的“黄粄”)的时候了。赣州农村里的石臼被妇女们清洗得干干净净,打米馃的木梓棍解禁下楼,灌木灰制成的金黄色碱水也储在缸里,打米馃的前奏由此开始。
接下来的蒸
-
客家艺人郭英雄的竹雕情
-
作者:李荣慧 徐金侦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方方如琥珀般的竹段,上面栩栩如生地刻画着朱雀白虎、洛神麻姑、观音金刚、荷花牡丹,以及各种瑞兽、人物、花卉等造型各异的图案,或线条繁复,或古朴飘逸,件件都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这种工艺被称作为竹雕,它的材料就是竹子。竹子,这种赣南最常见的植物兴许并不令人觉得好奇,然而在郭英雄的眼里,它们可都是活生生
-
客家祭祖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客家人历来重视礼教,把祭祖看作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
客家人的祭祀分私祭和公祭两种。私祭,也叫家祭,指单家祭礼;公祭指合族、合祠或合房拜祭。
客家人对自己的祖宗非常崇敬,“草鞋脚上,灵牌背上”,即使在漂泊无定的生涯中也要背着祖宗的灵牌随时供奉。为
上页
1
2
3
...
6
7
8
...
38
39
4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