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997)
报纸(2912)
学位论文(707)
图书(644)
会议论文(196)
视频(13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997)
报纸 (2912)
学位论文 (707)
图书 (644)
会议论文 (196)
视频 (136)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922)
2013(637)
2012(667)
2011(647)
2010(518)
2009(298)
2008(279)
2007(181)
2004(5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1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70)
客家文博(42)
建筑与文化(7)
家具与室内装饰(5)
大众文艺(理论)(3)
读书杂志(2)
陶瓷科学与艺术(2)
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1)
明文书局(1)
广西贺州客家人祖先崇拜
作者:李文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祖先崇拜  宗祠  坟墓  族谱  堂联和堂号 
描述:时期已经存在,但到了宋朝才在民间普及开来。宗祠是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是同族子孙在精神上祖宗交流,忆祖奉先的地方。宗祠代表着宗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力、亲和力,同时也有封闭性、排他性等局限。其
客家名楼存耕堂掠影
作者:邱德昌 刘少雄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存耕堂全景。 用鱼鳞片做成的屏风。 清代书法家宋湘书写的对联牌匾。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建筑的自豪,这源于建筑的恢弘精美,更源于对家族繁衍的自信。眼前的存耕堂,便是客家建筑文化和客家移民史的微雕。 有200多年历史的存耕堂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占地面积达4938平方
将建3平方公里客家文化村
作者:谷少传 肖汉鲁 阮阿萍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谷少传通讯员肖汉鲁阮阿萍包丽芳)按照建设深圳产业中心和深圳东部新城发展定位,进一步依托坪山人文、自然资源,打造文化坪山名片,开发大万世居客家村、鹏茜矿山公园、坪山体育公园三个品牌,其中以大万世居为中心,建设3平方公里客家特色旅游城成为亮点,这是记者昨日记者从坪山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
趣谈客家妇女的“银簪”(民俗之旅)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广西、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居住在以上诸地区的客家人,又多数来自于远古时代北方民族人的繁衍生息。古时候,由于战乱频繁,为求生存,不少北方的各姓族人纷纷辗转迁移
品味客家美食──兜汤
作者:朱裕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兜汤,客家话的本意是端在手上的肉汤。兜汤,是客家人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汤,它不是主食,更恰切地说是一种点心,很便宜的小 食。 兜汤的制作很简单又很有讲究,主要有“猪兜”和“牛兜”两种,猪兜,取上等猪瘦肉,切成指头大小,采用横切法,切断肉纤维。将切好的瘦肉拌入食盐、味精、酱油和香油,用手抓匀后
《海峡西岸行》聚焦闽西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陆编导同台湾TVBS主持人王德恺(右)在讨论直播节目。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世林和福建电视台主持人王亚舟联手向世界展现神奇的土楼。 众多卫星直播车和名记们的“长枪短炮”,打破了土楼的寂静。     9月17日上午8点多,《海峡西岸行》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摄制组抵达永定振成楼
岭南遗风 华夏正声——论岭南筝派
作者:陈蔚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筝派  岭南古筝流派  岭南古筝学派 
描述:础;3)鲜明的地方风格;4)突出的代表人物。文章通过对流派中不同乐种从历史源流、曲式结构、记谱法调式、演奏模式、乐器形制五方面分析论述,提出确立岭南古筝流派的必然性。并进一步提出确立岭南古筝学派
甜脆客家山歌撩人心弦
作者:毕国学黄荣黄任远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一首首撩人心弦的客家山歌从张灯结彩、礼花四射的龙岗“鹤湖新居”飞出。昨晚,深圳市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妇联副主席、北京海外客家联谊会会长黄甘英女士、市委副书记李意珍,以及应邀前来参加深圳
话说客家木屐
作者:周继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木屐,即用木头制成鞋底的钉鞋,在上杭城乡偶尔还能看到一些中老年人穿着它去散步。旧时客家人有穿木屐的习俗。 客家人穿木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多年前,有个客家农民为在水田插秧时双脚不往下沉而制作了“田木屐”。较大的屐板上穿有绳带,行走时用脚趾钩住 绳带,这种“田木屐”被认为是后来木屐的雏形。而现
客家名菜―荷包胙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安“荷包胙”是流行于江西省原南安府(今大余、南康、崇义、上犹一带)的一道名菜。每逢红白喜事,主家答谢亲朋好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荷包胙”。 “荷包胙”享有盛名,清朝时南安府的戴状元有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