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诠释地名溯源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瑞
我对地名的钟爱,最先缘于广泛流传于赣州老城区百姓中的一些地名民谣,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一(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四(慈)姑、五道庙、六合铺、七
-
打造“珠三角客家之都”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鹤湖新居彰显客家传统文化。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潘松岩报道: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很多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作为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龙岗该如何传承客家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呢?10月29日上午,龙岗区委书记杨洪、区长冯现学等与到访的广东省客家商会会长温纯青一行座谈时表示,要
-
打造“珠三角客家之都”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鹤湖新居彰显客家传统文化。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潘松岩报道: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很多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作为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龙岗该如何传承客家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呢?昨日上午,龙岗区委书记杨洪、区长冯现学等与到访的广东省客家商会会长温纯青一行座谈时表示,要传承好客
-
苗栗園感受客家文化
-
作者:黎溢康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豐富的展品引領着遊人認識客家文化及其魅力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展館內的遊 覽線,讓遊人輕易參觀不同展區 場地。
展館內各種農具用品反映客家 人的勤奮與智慧
台灣客家族群過往的漆器工藝進一步發揚光大
客家人的好客本色由來已久
“全球館”展現各地客家人不同時期
-
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平安名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编者按
在最近举行的创建平安广东工作首次考评中,我市以160.66分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创建平安梅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报开设“平安梅州·幸福客都”专栏,对我市创建平安梅州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我市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15年超过90%;两次入选“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
-
《客家意象》轰动台湾“桃竹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表演现场。
观众与演员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曾秋玲
3月7日至14日,梅州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首次离开大陆,在台湾“桃竹苗”地区共作3场交流演出,受到当地尤其是客家乡亲的热烈欢迎。观众一场比一场多,场面一场比一场火爆,在“桃竹苗”地区掀起一股“梅州热”、“客家热”和“交流热”——
—从马来
-
土楼恋曲犹在回响客家情缘宝岛再续
-
作者:燕子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去年七夕,七夕牵手会携手两岸青年相聚龙岩;
今年七夕,我们将跨海在台湾重逢
七夕牵手会在厦门本地的约会活动正火热进行,而另一场跨越海峡的“约会”即将展开。
还记得去年七夕那一场青山为凭、绿水作证的土楼恋曲吗?开往龙岩的“爱情专列”,满载着台湾单身男女对故土祖地的向往、对甜蜜
-
福建培田明清客家民居凝固八百年歷史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培田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
清乾隆二十八年,紀曉嵐巡視汀州府,聽聞當地有一培田村以「文墨之鄉」飲譽汀連,他懷疑小小的山村徒具虛名,便以縣教諭的裝扮暗訪,卻被其間精湛的建築藝術、多彩的楹聯牌匾、殷實的文化涵養所折服,最後留下「渤水蜚英」的讚嘆,欣然而去。
這便是培田,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