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百年围屋 感受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为弘扬客家文化,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6月14日,光祖中学客家文化学生社团的40余人来到坑梓街道新乔世居参观。新乔世居由最早移居坑梓的黄氏先人所建,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深圳民间艺术
-
吃客家菜叙同乡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参加活动的会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刘尚丽 摄
本报讯 记者刘尚丽、通讯员黄荣强报道:近日,香港深圳布吉同乡总会举办联谊活动,组织会员到博罗龙江镇摘龙眼,吃客家菜,叙同乡情。
当日,200多名会员欢聚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采摘龙眼,加深了彼此的情谊。之后,大家又在一个小村的操场上吃客
-
看碉楼赏客家婚庆
-
作者:古伟平 杨惠光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凤岗碉楼
◎深圳特区报记者古伟平
通讯员杨惠光文/图
2012年中国凤岗客侨文化节暨首届婚博会将于11月18日至20日举行,到时,离深圳只有10来公里的深圳市民可有好去处了,品客家美食,尝客家美酒,看客家碉楼,听客家山歌,赏客家婚庆。那真一大乐事也。
凤岗是东莞市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
两岸客家山歌布吉唱响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天,布吉街道老干部活动中心山歌悠扬。来自台湾桃园县客家音乐联谊会乐团、桃园县客家歌谣推广协会、新竹县竹北市中原客家文化促进会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们,与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一起以歌会友,《山歌子》、《桃花开》、《送金钗》等台湾本土客家山歌让交流活动高潮迭起,“客韵情浓”,两岸情浓。
深圳特区报记
-
两座客家围屋非要二选一?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正在大力推进的金沙社区土地整备初步方案中,土地整备面积达65万平方米,作为文物的长隆、青排世居均在其中,但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村民“二选一”,集体决定留下哪一座客家围屋。参加坪山新区三周年转型升级论坛的部分专家表示:“为何不能两个都留下来?推倒了,坪山新区的文化和根就没了。”图为记者昨日拍
-
客家凉帽,别被“荒凉”了
-
作者:阮晓光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少女在表演客家风情歌舞。(新华社发)
村内的客家老屋。
原村民迁到了附近的甘坑新村。
甘坑村正和城市化“接轨”。
千年古村甘坑村要“变身”,非遗技艺传承遇“断层”——
位于布吉街道的甘坑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原村民老村落,过去是一座以“凉帽”出名的
-
杨宏海工作室 推出《艺韵客家》专辑
-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记者梁婷)今年,是“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成立三周年。作为对这三年的总结,该工作室近日推出一套原创客家文艺专辑《艺韵客家》,将他们的创作成果向社会汇报。
据杨宏海介绍,这套《艺韵客家》的作品是在“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的理念下创作的,专辑入选了《月照围楼
-
客家山歌情浓家乡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山歌王”陈泉芳
“客家山歌王”陈泉芳创作的客家山歌。
本报记者 陈惠霞 文/图
初次见陈泉芳老人,是在横岗街道银荷社区举办的首届乒乓球比赛的颁奖仪式上。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的他却依旧忙碌着给获奖者拍照留念。
陈泉芳,法国归侨,1943年出生于原横岗镇
-
最自由最阳光的鸡和蔬菜,成就客家菜的灵魂
-
作者:徐异菲胡可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国宝通位于惠东梁化镇大禾洞村的养猪场年产可达1万头。
博罗县柏塘蔬菜基地无农药危害。
新鲜蔬菜隔日一次运送到深圳。
如果你还在崇尚外来食材那就真的和时代有些脱节了。买当地、吃当地、支持当地食材才是真正绿色消费、环保身体力行者。此次客家菜寻根南都记者从湛江、惠东、博罗,几乎围广东省
-
惠州华D唱着客家歌走向世界他曾风光无限也曾流落街头他从模仿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华D担任汪明荃澳洲演唱会的惟一嘉宾,其表演受到当地歌迷欢迎。《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翻拍
《东江时报》记者林旭 通讯员练子洪
他是1998年北京电视台“明星模仿秀”冠军,他在香港曾摘得“张学友模仿秀”金奖,他被歌迷称为内地客家流行歌曲第一人,他的一首《客家人系有料》在网络和客家人
上页
1
2
3
...
5
6
7
...
11
12
1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