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张振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
作者:魏明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述  展望  历史人物  中都 
描述:张振勋的研究从他去世后便已开始,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深入,尽管在许多有关的研究中都会提及他。直到进入21世纪后,他的研究才开始升温。导致张振勋研究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料的缺乏。当前,张振勋研究的努力方向首先必须是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论证,理清他的人生线索,将他从传奇人物转变为历史人物。
乡村故事与“客家”历史记忆的重新塑造:以《明季岭东山砦记》
作者:陈春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  地方志  明季岭东山砦记  客家 
描述:保罗·康纳顿(P.Connerton)在《社会如何记忆》(How Societies Remember)一书中这样讨论“有关过去的知识”与“现在的体验”之间的关系:
大埔县客家民居之我见
作者:罗建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大埔县  客家传统  东北部  广东省  总人口  客家人  博物馆 
描述:一。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大埔县博物馆全县客家传统进行一次地毯式普查,
“过摸鬼”客家方言俗语及“A过A绝”叠词的来源探究
作者:丘桂贤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方言俗语  叠词  特色词汇  使用频度  梅州地区  客家方言  民俗研究 
描述:探究。由于人们这类骂语及这种叠词的来源认识不清,故写法也存在一定差异,往往采用同音字代替,如写成:孤摸鬼、哥摸鬼、A哥A绝等等。笔者结合客家民俗研究。其来源进行探究,阐述其意义,并试图揭示它们之间的渊源和本来面目。
从本土走向全球的客家文化策略
作者:陆启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文化史 
描述:文化,可从这样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人化,二是化人。人化,就是客体所承载的主体意义,主要是指人非人因素的影响。化人,就是现时文化及传统文化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广义的教育。
试析石城客家方言中父母称谓多样化的原因
作者:邱冬梅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亲属称谓 
描述:在汉语普通话称谓系统中,父母的称谓极为单一,但在石城客家方言中其称谓却呈现出多样化,它不单有父母的普通称谓,还存在借用一些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来称呼父母的偏称现象,表现出客家方言中父母称谓形式的特殊性。
“客家”称谓之始与永安社会:以屈大均《永安县次志》为中心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屈大均  安县  社会  永安  称谓  名称由来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房学嘉、谢重光、陈支平等诸多学者早年前辈学者罗香林等人“客家”的解释提出了质疑,推动了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对于“客家”名称由来的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影响较大的看法有中原移民说、作客说、非汉族说、畲族混血说。
近代客家认同感的背景研究:——评《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
作者:小林宏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近代  他称  自称  认同感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历史学 
描述:《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自称”与“他称”之间》一书如标题所示,从客家人自己的视点与邻近客家的人客家人的视点来考察“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过程。该书作者饭岛典子博士就读于一桥大学时,在中川学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历史学,她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客家文化,
祈丰与禳灾:略论赣闽粤边区客家族群巫术救灾的农耕习俗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群  赣闽粤边区  习俗  禳灾  农耕  救灾  巫术  研究成果 
描述:近年来,客家研究出现了一种可喜的趋势,即从原先主要集中客家族群的源流、方言和客家精神等问题的探讨,逐渐转移到客家族群的社会生活等问题上来,并且产生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客家族群祈神禳灾习俗的探讨,极少有人问津。
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构:关于客家人崇宗敬祖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刘劲峰 魏丽霞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社会学分析  社会秩序  人际关系  客家文化  心理意识  祖先崇拜  传统文化 
描述: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第一段]
上页 1 2 3 ... 5 6 7 ... 11 12 13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