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回望》描绘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土楼、石牌等等,以“边走边读”的形式,动态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实与未
-
塑宗祠街铭留客家文化
-
作者:曾焕阳黄子立张钢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河源市紫金县文化部门近日在紫金县城调查文物保护单位时,惊喜地发现该县紫城镇下厚街和儒林街,在这两条呈十字交叉、只有2公里长的古街上,竟建有明代不同姓氏、不同风格的宗族祠堂34座!这是河源市迄今为止在同一地方、同一街道上发现的宗族祠堂最多、密度最大的一条祠堂老街。$$紫金“百姓宗祠街”的发现,
-
广东客家文化研究基地落户梅州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今日,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梅州市客家研究院挂牌仪式将在梅州嘉应学院隆重举行。早在去年4月,作为省内第一所地方大学的嘉应学院就与地方政府联手,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业性的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引起了国内客家地区的高度关注。
近5年来,梅州市深入实施“文化梅州”发
-
台湾青年在福建探寻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新华社龙岩7月16日电(记者姬少亭)台胞祖籍地之一的福建龙岩15日以碧水青山、亭台楼阁接待了100多名台籍青年,他们无不慨叹客家文化的顽强与深厚。
“我一直都很想来看福建的客家土楼和古民居,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他们从中原战乱中流落到这里,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创造出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和如此精巧的建筑
-
龙岩拟建“客家论坛中心”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为联系海峡两岸客家的亲情乡情,福建龙岩市拟在连城建设“海峡客家论坛中心”。该项目以“论坛中心”主会场为龙头,辅助建设客家名人馆、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民俗风情演艺广场、客家步行商业风情街等配套设施,总投资预计将达到5000万美元。龙岩位于福建西部,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和台胞重要祖籍地,全市280多
-
21年风雨无阻摆摊修鞋从浙江到惠州的修鞋匠杨义飞手艺好,熟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义飞正在认真地修伞。 本报记者叶莉子 摄
上世纪80年代,不少浙江人来到惠州,用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手艺当起了修鞋匠。后来大部分人陆续回去了或到其他地方谋生,只留下为数不多的浙江籍修鞋匠,仍然坚持在惠州做着老本行。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份水村的杨义飞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他来惠州的第
-
《客家名镇客家村》跋
-
作者:马卡丹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这个集子,只收入四篇长些的文字,还有数十祯照片。
并非为了赶时髦,追求所谓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也不是文字少了图片凑,飘飘然于高产的幻觉中。这些年习惯于写作那些短小的千字文,以为这才是散文的正宗,往往为了文字的“精炼”,许多创意只露了个头,未及展 开便匆匆收束,常使我心不畅。我的多数文字,都是这
-
天下客家是一家 采访札记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天下客家是一家”。到江西采访的这几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在这里,东江源区人民热情欢迎我们,时刻让我们有回到家的感觉;在这里,我们还遇上了惠州的“老乡”,真正是“他乡遇故知”。
老表言行让人感动
12月25日是西方圣诞节,往年在惠州的这个时候,到处都洋溢着节日气氛。今年在这里的两天却丝
-
客家嫁妆中雨伞的由来
-
作者:蓝玉文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嫁妆乃娘家陪嫁之物。依客家民俗,嫁女之家,必须于佳期前夕备好嫁妆,供女子出嫁时带往男家。
魏晋时期,嫁妆只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唐宋以后,泛指女子所有的陪嫁品。民间嫁妆什物名目繁多,主要有箱、橱、桌、椅、凳及服饰、衣料、鞋袜、被帐、盆桶等日 常生活用品,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
-
探讨客家文化 携手促进发展 海峡两岸客家人
-
作者:许雪毅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华社福州8月6日电 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暨“土楼文化”作品创作专题研讨会6日在福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50余位客家知名人士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客家文化。
此次为期3天的研讨会由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主办,台中市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福建闽西客家联谊会 和台湾宝岛客家广播电台协办。与会人士将在福州、龙
上页
1
2
3
...
5
6
7
...
11
12
1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