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革命先驱邹鲁与中山大学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期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邹鲁是中山大学(前身为广东大学)的创办者,也是第一任校长。2004年中山大学80周年校庆时,校方在图书馆五楼设立邹鲁校长纪念室,并立铜像以资纪念。邹鲁子女邹永和邹方向中大捐赠了邹鲁的部分遗物,包括书画作品、照片、来往信札,和邹鲁手书《国立中山大学新校舍记》、《国立中山大学新校舍后记》碑帖原拓本2册。
-
“客家”称谓出自明隆庆年间的惠州府:兼与刘丽川老师商榷
-
作者:曾祥委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老师 称谓 《北京大学学报》 州府 自明 深圳大学 客家研究
-
描述:一、前言2000年11月,在福建龙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深圳大学的刘丽川老师提交了题为《“客家”称谓年代考》的论文(以下简称“刘文”)。该文后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上发表,并收入她2002年6月出版的《深圳客家研究》一书中。
-
福建客家土楼:崇山峻岭中的桃花源
-
作者:吴华 何人 张瑜
期号:第2期
来源:博物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福建 桃花源 民居建筑 客家人 城堡
-
描述:在福建西南的深山密林中,巨大而坚固的土楼如一座座大型城堡让人心生敬畏。这些沉淀了客家人历史的民居建筑错落分布,构成一个奇妙的世界。
-
走近客家人
-
作者:刘晓秦
期号:第12期
来源:旅行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福建 永定土楼 建筑风格 围龙屋
-
描述:在安排今春的出游计划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张福建永定土楼的照片,那独特的建筑外形曾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和我先生决定了去福建看土楼。在研究具体路线时,我们又发现了连城培田古民居的资料,就这样我们制定了闽西游的计划。
-
缤纷客家年
-
作者:夏丽婷
期号:第1期
来源:黄金时代(学生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地球公转 记忆 周期 鞭炮 太阳 农历 祖先 糖果 腊肉
-
描述:地球绕太阳转过无数个周期,至今,我已经历过地球公转的17个周期,随着地球公转的脚步,我即将迈入第18个周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这也就意味着,我将要过我的第18个具有浓浓客家情的"年"了。现在,就由我打开那珍藏有我的十七个"客家年"的记忆匣,带领大家过一个"客家年"吧!
-
福建土楼: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
-
作者:水之湄
期号:第9期
来源:金色少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人 客家土楼 振成楼 民居建筑 南靖县 永定县 圆楼 盗贼 地震
-
描述:大家好!我是乐乐,本期发现之旅的目的地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也被称作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今年
-
民间信仰与客家历史记忆的建构:以宁都县汉帝信仰为例
-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民间信仰 历史记忆 宁都县 中原移民 罗香林 田野资料 源流考
-
描述:混合说”,显著地丰富了罗香林实际奉行的“中原移民说”。主源于中原移民的客家形成说,在本文关于客家人通过民间信仰建构历史记忆的田野资料,可以管窥一斑。
-
学生思维定势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研究:以客家方言学生为例
-
作者:李裕娴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思维定势 英语习得
-
描述:客家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客家话思维定势不可避免地干扰大学英语学习中有限的英语思维。借助客家话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避免中文式英语产生。
-
点击江西理工大学
-
作者:迟宇
期号:第3期
来源:矿业装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工大学 江西铜业 江西省 学校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科研项目 科学研究 有色金属工业
-
描述:在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孕育了一所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的江西理工大学。五十余年的薪火相传,江西理工大学砥砺出"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和"育人
-
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会议综述
-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认同 客家文化 客家人 族群研究 历史迁徙 青年论坛 族群认同 师范学院 离散
-
描述:、迁徙与离散、客家等议题作主题发言。 基于过去关于客家源流与客家形成发展史的研究,通常侧重于北方对南方移民史的关注,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就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