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内涵与动画产业结合运用的分析与思考
-
作者:罗洁
期号:第11期
来源: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动画产业 文化传播
-
描述: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近年来逐渐被发展弘扬,但传承的力度和广度以及传播的手段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和思考如何利用动画手段来继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意在探讨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达到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目的。
-
第五届客家方言研讨会暨首届赣方言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客赣方言 学术研讨会 南昌大学 客家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院 江西南昌 汉语言文字 海峡两岸
-
描述:。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昌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研究中心的客赣方言数据库。提交本
-
辛亥革命期间胡汉民革命思想发展历程浅析:从客家文化角度分析
-
作者:耿海燕
期号:第11期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汉民 革命思想 发展历程 客家文化
-
描述:即试从客乡人的文化传统着手分析胡汉民思想的发展历程演变。
-
惠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
作者:吴俊 刘玉
期号:第1期
来源:体育世界(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惠州市 城区老年人 体育健身 调查分析
-
描述:立足于惠州市独特的地理人文和客家民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惠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老年人健身的阻碍因素,从而为惠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
赣南客家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
作者:周思超
期号:第3期
来源:三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客家文化 SWOT分析 对策
-
描述:依据文献、网络、报纸等资料,通过SWOT分析法对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进行了优势、弱势、机遇以及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鼓励建立旅游微型企业、完善税收机制、全民营销、全力申遗的可行性建议。
-
方言分类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以客家话为例
-
作者:蔡麟
期号:第6期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言语共同体 族群认同
-
描述:自我认同的基础,因此语言使用主体的族群认同也应该成为方言分类基准之一。本文从语言社会学的视角,重新检视被语言学家归类为客家话的闽粤赣边区诸方言之间的异同,选择其中典型,辨析这些异同与各方言使用主体
-
潮汕方言与客家话的关系词
-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2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汕方言 闽南话 关系词 语言接触 语言学
-
描述:潮汕方言与客家话在地理上存在接触,在词汇上也有所共享。这些共有的词汇包括好几个层次,本文重点讨论仅见于两个方言之间的关系词。这些词语是客家话与潮汕话之间近千年接触渗透的结果,反映了区域的特征。对这类关系词的研究,可以增进对潮汕方言与福建闽南话之间的差异的理解。
-
试论历史上潮客方言区域的分界
-
作者:吴榕青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区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分界 历史 三国时期 唐宋时期 潮汕方言 客家方言 分化 闽方言
-
描述:李新魁先生认为潮语是从福建的闽方言分化出来的。开始分化的年代是战国至三国时期,第二个进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决定性阶段是唐宋时期,元代是潮汕方言最终形成的时期;他认为客家方言是从中原汉语分化出来的,其彻底分化的关键时期是北宋之末及元代初年。[第一段]
-
梅州山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作者:周英华 刘聪英 李小琴 袁凌芳
期号:第2期
来源:临床护理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士/心理学
-
描述: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寻求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梅州山区4所医院共8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山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在继续发扬客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
-
广西象州县壮族语言使用状况与民族心理分析
-
作者:李文波 刘静
期号:第4期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语言 使用特点 心理分析
-
描述:广西象州县以壮族为主 ,区域通用语言为壮话和桂柳话以及客家粤北话 (又称麻界话 )。文章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 ,总结出象州壮族在语言使用上具有以下民族心理 :(一 )开放性 ;(二 )自觉的本民族语言传承意识 ;(三 )具有本民族的“语言情感” ;(四 )在双语使用中具有语言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