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52)
期刊(1867)
学位论文(450)
图书(353)
视频(129)
会议论文(37)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252)
期刊 (1867)
学位论文 (450)
图书 (353)
视频 (129)
会议论文 (37)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143)
2014(2557)
2012(641)
2011(614)
2010(500)
2007(141)
2004(44)
2003(18)
2002(12)
1994(3)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13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4)
学术研究(10)
艺术探索(2)
音乐爱好者(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三明学院学报(1)
社会科学评论(1)
惠文设计印刷有限公司(1)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2002大事记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学术成果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  2002年 
描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2002大事记
我院承办“纪念廖安祥诞辰一百周”学术研讨会
作者:冷剑波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学术研讨会  纪念  机关服务中心  贸易集团  专家学者  著名作家  梅州市 
描述:的专家学者和廖安祥先生的亲朋等,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第一段]
1947—1950印尼三宝垄华侨侨汇初探:从李芝敏的12
作者:严飞生 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侨  文化形态  侨汇  印尼  商业贸易  学术价值  国学大师  东南亚  民间汇款 
描述:型文化形态。关于侨批的学术价值,国学大师饶宗熙教授曾说过“侨批等于徽州契约,可以和它相媲美”。侨批相关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批封或侨信里,是我们研究华侨、侨乡、我国及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是亟待开发“富矿”。[第一段]
番子湖客家村近50来的环境社会变迁
作者:温绍炳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客家人  环境  农业社会  生活习性  小农经营  工业社会  经济活动  地形地貌  谋生方式 
描述:型态,现在正在全世界某些地方以不同方式再现。包括有形的地形地貌改变,新兴建筑物出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的生活习性与谋生方式的变化,都是值得大家回味与思考,也是值得客家人对于这种改变的评判。仅与记下当作大家参考。[第一段]
启示与实践——传承大师精神,深化客家研究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客家学研究  精神  传承  实践  学术成就  学术思想  19世纪末 
描述:思想,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思想贯穿于字里行间。在一又一学人的努力下,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罗氏功不可没。[第一段]
“走进客家社会:2009梅州田野调查实作研习营”活动纪实
作者:冷剑波 陈汉元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田野调查  梅州  研习  广东省人民政府  台湾大学  博士研究生  联合大学 
描述:余位本科生和部分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处长、副秘书长黄梅良同志也专程从广州赶到梅州,出席了欢迎晚宴。
石城柏林学堂与藏书楼——为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而作
作者:许怀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罗香林  藏书楼  客家研究  纪念  学堂  柏林  石城 
描述:然会想到它的奠基人罗香林先生。罗香林先生以其强烈的理论勇气,严密的学术风格,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开拓出了客家研究的基地,让客家观念为客家人认同,使客家研究为学界重视。[第一段]
2010广东省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工作会议综述
作者:冷剑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2010年  基地工作  广东省  综述  研究基地  社科联  工作交流 
描述:会议议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005“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活动纪实
作者:夏水平 严飞生 李海冬 张小聪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青年学生  客家文化  夏令营  客家研究所  新加坡国立大学  交流与合作  纪实  日本东京大学  中山大学 
描述:来自台湾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暨南国际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营员51名,日本东京大学营员1名,新加坡国立大学营员1名,大陆广州中山大学营员15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营员9名,韩山师院潮学研究所营员5名。[第一段]
“客都”的历程:晚清以来梅州客家意识的普及与“客家文化”的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利用  意识  梅州  晚清  19世纪  五代宋初  客家研究 
描述:宋代的户籍制度有“主户”和“客户”之分,以有无土地为区分标准。“客户”是租种别人土地的无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