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4)
期刊(438)
学位论文(147)
视频(41)
图书(32)
会议论文(1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74)
期刊 (438)
学位论文 (147)
视频 (41)
图书 (32)
会议论文 (1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719)
2013(352)
2012(301)
2011(305)
2010(248)
2009(143)
2008(136)
2007(93)
2004(20)
199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6)
海峡导报(43)
福建史志(4)
岭南文史(3)
台声(3)
烹调知识(3)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云梦学刊(1)
社区(1)
饕鼎轩的新客家演义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论道厦门饮食,龙头首推闽粤海鲜,其次则为客家菜、湘菜和川菜三驾马车。因为厦门的地理位置,客家菜受惠于地缘优势,更受食客青睐。过去一年,在厦门众多客家食府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崛起在湖滨北路厦门银行旁的“饕鼎轩”客家私房菜。 该店取址于远离社区的湖畔,在同业的包围中,择金融海啸之际开张,让笔者不能不
台湾客家农民创业园考察团到永定考察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 林忠成)12月22日,由台湾部分大学、研究院的博士、农业专家和农林企业、农场的企业家组成的客家农民创业园考察团,在永定农林部门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岐岭井下村、陈东城东村、古竹溪口村进行实地考察。 在详细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交通、地理环境、水利等情况后,考察团对永定的原生态农村
香港特首曾荫权参观永定客家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2010年12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一行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相关领导陪同下参观了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当曾荫权了解到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
上杭县白砂镇是闽西客家木偶戏的发源地
作者:宋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杭县白砂镇是闽西客家木偶戏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大力弘扬木偶艺术,成立“田公堂”木偶艺术研究会,挖掘整理民间木偶戏唱本,创新发展木偶艺术,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春节期间,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上杭白砂镇人民政府共同在前往上杭客家木偶戏发源地的大金村水竹洋路口竖立巨幅宣传牌,旨在
1500桌客家“大盘宴”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日,深圳市龙岗区最大的居民统建新村———横岗街道六约新村宣布落成。上万名社区居民和各方来宾参加了当天的落成典礼和1500桌的客家“大盘宴”,并邀请了著名歌唱家祖海和香港知名歌星陈慧娴参加晚上举行的文艺晚会。 据了解,在前天下午3时30分开始、在庆祝业主入伙的“大盘宴”上,六约新村每户家庭都可
客家古邑会“客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河源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客家古邑,拥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客家围屋建筑群。资料图片 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于11月29日在河源举行。河源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客家古邑,霎时间,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 到河源,除了万绿湖风景区之外,还推荐去各富风情的多个景区,如万绿湖边上
读者投票过万 客家菜冒尖儿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特色餐厅口碑调查”开始以来,投票平台的数字频繁刷新。昨天读者累计投票已过万,大家都非常积极地给自己喜爱的餐厅投票。 昨日前二十名的总体变化不大,不过在前五名的名单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鑫客家”。这是投票以来,客家菜第一次在前五名当中。“鑫客家的菜比较家常,装修也比较有特色,所以不论是请客
丘 峰:构建大客家旅游文化长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丘峰,广东梅县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广东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 众所周知,开发山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是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发展梅州旅游事业,就要在“大客家
多民系交集背景下惠州地区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形态研究
作者:吴少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惠州地区  传统聚落  传统民居  民系  典型特征  非典型特征  融合 
描述:统聚落和民居建筑的研究,是立足于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福佬,在这里交集的特殊历史背景。从社会文化学入手,探讨不同民系的聚落、民居在远离各自文化的核心区,来到一个文化的边缘交汇区,如何适应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在受到其它民系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留他们的传统价值内核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别于原有民系典型特征的并适应新环境条件的民居系统。文章首先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发展的整体环境背景,并认为广府、客家、福佬这三个民系在这里交集的状况是研究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人口的发展和迁移的历史、各民系在惠州各个地区的分布,以及它们的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融状况,分析了各民系的聚落和民居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基础。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分别对三个民系的聚落、民居的类型和形态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与各自民系核心地区的传统聚落、民居的典型特征做纵向比较,来分辨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中哪些是延续或继承的原来的典型特征,哪些是在典型特征基础上受到新的外部条件影响发展而成非典型特征。它们同时所拥有的这种典型与非典型特征正好折射出在特定的环境里,什么东西是得到了继承、什么东西发生了演变的,探索其中继承与演变的机制原理与方式,对我们都是很有现实意义。最后通对三大民系传统聚落、民居类型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一些典型实例来论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融合发展的状况,进一步提炼出惠州地区传统民居的根本特征。
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
作者:陈汉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饶平  客家  迁台  两岸互动 
描述:湾史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移民台湾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清代众多饶平人在台从事商贸活动。以“土地贫瘠”、“生活艰苦”、“环境恶劣”、“谋生不易”“人地矛盾”等表述作为解释迁台的原因过于笼统。清代饶平山区部分地带确实面临着生计困难的问题,这是饶平人迁台的客观因素之一。但是,人地关系并非是将一地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直接对应,而应考虑土地的所有权。移民网络的存在也是迁台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影响饶平人迁台的因素来看,将推拉理论放置于不同的个案或是同一个案不同个体、不同的时空中时,显然不太适用。迁台的原因通常并不能用单个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历时性的变化,同时处于一个“非线性关联的系统”之中。清代饶平与台湾的往来紧密而频繁,即使是在“日据”时代,虽然遇到不少阻碍,但饶、台两地宗亲乡人及经济文化的联系却从未中断。“持续迁台”是清代早期饶、台两地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宗亲乡亲为基础的地缘组织是饶、台两地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这样的纽带作用表现为既延续了原乡的地方文化传统,同时两岸互动又与台湾的宗族乡亲的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饶平与台湾在血缘、文化等方面一脉相承。两岸同胞乃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