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16)
期刊(1052)
图书(336)
学位论文(161)
视频(114)
会议论文(5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316)
期刊 (1052)
图书 (336)
学位论文 (161)
视频 (114)
会议论文 (5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6)
2014(1560)
2013(465)
2012(510)
2011(469)
2010(319)
2009(186)
2006(48)
2002(6)
1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2)
客家研究辑刊(98)
广州日报(4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7)
嘉应学院学报(30)
龙岩学院学报(9)
嘉应大学学报(8)
客家(8)
龙岩师专学报(8)
肿瘤防治研究(1)
遗传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遗传学  脱氢酶基因  遗传不稳定性  蛋白质组分  棉花叶片  胁迫条件  黄萎病菌  酶学特性 
描述:黄萎病菌胁迫条件下棉花叶片的蛋白质组分析;中国人肺鳞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台湾客家汉族手肤纹学研究;烟碱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特性研究。
泰国:曼谷举行泰—桂客家文化研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5月13日,一场主题为“客家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全球化社会”的“泰-桂客家文化研讨”在泰国曼谷市举行。该研讨会由泰国客家学研究、泰国梅县会馆联合主办。泰中友好协会、广西统一战线
梅州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分析
作者:朴红梅  期号:第10期 来源:舞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舞蹈  艺术文化  客家人  梅州  形态特征  丘陵山区  精神家园  艺术形态 
描述:呈现。
桐花书写 纷飘雪
作者:张典婉  期号:第5期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工作,才有机会开展桐花祭的客家美学经验,将客家山头的风景带入台湾的休憩美学。第一年活动我们设的主旨是看见桐花看见客家,让桐花与客家印记结合。
试论客家学的建构:族群互动、认同与文化实作
作者:庄英章  来源:首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客家研究的回顾客家研究滥觞于20世纪初,以罗香林(1933)的研究为代表,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地方文化与族群认同研究风气之兴盛,而格外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有关客家研究单位亦相继成立,几次客家学国际研讨的召开,更突显客家研究的蓬勃发展。
客家:程贤章的文学世界
作者:缪俊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写客家,一百年内没人能写得过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广东作家程贤章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身上流的是客家人的血,我的性格是客家的典型,我的作品里写的是客家人的生活,说句自大的话,写客家,一百年内没人能写得过我。”此言一出,引起不同反响。$$我同程贤章交往二十多年。在我的印象中
古直对客家学的贡献
作者:丘洪松 叶小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中国民主同盟会  1959年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反清起义  中山大学  先驱者 
描述:和龙文公;先后在松口公、梅州高等小学、中山大学、
泰宁的尚古风
作者:尚昌平  期号:第2期 来源:世界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泰宁  古风  学校教育  地方政府  五代时期  生活费用  办学形式 
描述:建于宋代庆元年间(1195-1200年).宫建于罏峰山之南,罏峰山被后学奉为泰宁儒学的发祥地. 泰宁的学子们在历史中沉吟,在封闭中寻找希望.尤其是南迁的客家人,他们原本是北方的士族,其中以氏族为
人类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生物学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  汉族学生  冠状动脉  面积调查  细胞组成  应用解剖  肤纹学  青少年 
描述:台湾客家汉族手肤纹学研究;西藏藏族青少年皮纹密度;广西汉族学生体表面积调查;妊娠20—24周人脑室管膜下区神经细胞组成;经桡动脉至冠状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在港召开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新加坡  中国大陆  国际性  客家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研讨会  深圳大学  海峡两岸  副教授 
描述: Associa-tion of Hakka Studies),会址设在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经过协商,推选出第一任理事,大陆学者陈修副教授(嘉应大学)、李如龙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和张卫东副教授(深圳大学)当选为理事。并初步决定,第二、第三届国际客家研讨会分别在新加坡和台湾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