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客屬總會團結在港客家鄉親推動香港內地合作交流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你可知我的足跡,穿越過歲月風雨,黃河與洛水的血脈,澎湃了千秋萬季……」在香港未開埠之前,客家人就已經是這裡最早的原居民之一。一直秉承愛國愛港宗旨的客家兒女,一路見證並親自參與了建國63年、改革開放30多年以及香港回歸15年來祖國和香港取得的偉大成就。在曾憲梓、劉皇發、余國春等40多位客家鄉
-
建议惠州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实习生陈雁茹 通讯员黄小华张琪)昨日上午,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 “客家文化源流与文化惠州建设”专题报告会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应邀向现场1000多名听众作专题报告。
谭元亨阐述了客家民系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地位和影
-
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紧邻广东省府广州市委,这一正宗“老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省府周边居住区将穿上米黄色“外套”。 本报记者李健摄
越秀洪桥街六合园社区围墙翻修迎亚运。本报记者吴进摄
新添景观:应元榜将介绍洪桥贡院文化。(规划效果图)
新买磨石圆叮当,
一心买来磨豆浆。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啮啮到天光。
——— 洪桥街豆腐寮旧时
-
古城迟暮 三户留守惠东多祝镇田坑古城融广府、潮汕、客家建筑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巷深深。
古城大门上没有牌匾或对联,偌大的城堡显得随意自然。
陈氏宗祠里,七对功名牌匾展示着陈氏先祖的荣耀。
这样的望楼曾有七座,寓意“七星伴月”,如今仅存两座。
红砂岩、古城墙,占地12000多平方米惠东县多祝镇长坑村的田坑古城有着明显的明代建筑印记,它的建筑风格同
-
老的老小的小,守不住古宅文物 梅州地区大量客家古民居仅剩老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埔古民居莲瑞流馨
梅县联芳楼、大埔花萼楼、梅江区南华又庐、继善堂……这些承载着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民居,像一颗颗价值连城的耀眼明珠,散落在梅州城乡大地。然而,由于梅州古民居留居人员多为老弱妇孺,保护意识较淡薄,保护措施和相关硬件设施也不到位,近年来客家古民居内的文物出现了一种“在保护中流失
-
嘉宾聚客都 山歌敬亲朋 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市委、市政府设宴欢迎参加客家山歌文化节的海内外嘉宾。(钟小丰摄)
本报讯(记者宋健军特约记者梅新)八方宾客聚客都,嘉山梅水笑开颜。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今天开幕,市委、市政府昨晚在客都大酒店设宴欢迎来梅参加活动的海内外领导嘉宾。
原全国人大常委、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
-
这里是四川省屏山县楼东乡,有“长江上游最后一个客家小镇”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镇风貌
小镇最常见的生活镜头
孩子们在小镇奔跑玩耍
在小镇的最后留影
[采风]
书说楼东
楼东原叫书楼乡,缘自附近书楼村,此村出一秀才名声鹊起因而得名。但美名雅称终敌不过穷乡僻壤的盗匪肆掠。过去土匪出没、袍哥当道,怪不得民居、会馆形态,成色那样严峻,原
-
史说闽西客家名将刘国轩 △一个与施琅同时代的
-
作者:林焕珍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曾在中央一台每晚黄金时段播放的37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作为首播虽已落下帷幕,但它给观众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持久的。它以历史剧的形式再次向世界表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在实现统一的复杂斗争中,剧中出现了诸多鲜 活的形象,作
-
客家传统服饰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者简介
邹春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理事、赣州市客家联谊会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客家文化和区域社会史研究,已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江西省社科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