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50)
期刊(345)
学位论文(61)
图书(51)
视频(1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50)
期刊 (345)
学位论文 (61)
图书 (51)
视频 (15)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5)
2014(494)
2013(180)
2012(164)
2011(158)
2010(126)
2009(65)
2008(67)
2007(24)
2005(6)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93)
深圳特区报(18)
客家研究辑刊(7)
广东农业科学(2)
神州民俗(2)
对外大传播(1)
福建史志(1)
闽南风(1)
老人世界(1)
东方艺术(1)
客家土楼王——承启楼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重大问题。 承启楼的建造者是江氏家族第15代(最初迁到福建的那代算作第1代)后裔江集成和他的子孙们。建承启楼的主要原因是人丁太多,之前向别人买下的土楼五云楼不够住。 承启楼建成于清代
寻味台北士林夜市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名。在飞机上,有同行的乘客就说,你到了台北不逛士林夜市,就像到了北京不逛王府井样,实在可惜哦。 翻看旅游地图才知道土林夜市位于台北市士林区,此地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从士林的农产品到艋胛、大稻埕的货物都在这里交易,1909年设立士林市场一直发展至今。过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妈祖庙的庙前广场,然而市场摊贩逐渐侵占庙宇用地,于是慈慈诚宫筑起围墙保留仅存的狭窄庙地,围墙只能任由摊贩使用。 现在的士林夜市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捷运站对面的临时集中市场,于2005年11月24号正式启用,由于通风、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问题,台北市政府于2002年10月14日将原士林市场拆除,仅保留日据时代的砖造市场建筑:二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扩及文林路、基河路,以至大东路与大南路都算在士林夜市的范围内,商家林立,范围非常的大,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百货商品及经济实惠的美味小吃,不但是台北人夜晚逛街的好去处,更让其他县市的民众为此慕名而来,甚至连国外观光客也趋之若鹜。 同行的台北当地的朋友对我说,清末,此地紧临基隆河的大南路路口,是一渡船头。除了士林、社子所产的农产品,甚至远自阳金公路挑来卖的新鲜鱼货,都以这个地点为交易中心。另外,运至艋胛、大稻埕的货物也都在此装载,久而久之,大南路周边便形成了市集,摊贩林立。这些小贩白天卖菜,晚上收摊后兼卖小吃或杂货赚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小贩跟进,夜市范围便越扩越大,终于形成今日的局面。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晚上七八点钟,只见文林路,大东路。大南路、小西街的四周就陆陆续续涌入大量人潮,四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四周充满了此起彼落的叫卖声。那一瞬间,仿佛如入喧嚣世界。 现在的士林夜市的小吃以大饼包小饼、广东粥.天妇罗、铁板烧.蚵仔面线等最为著名。由于±林夜市的消费对象多以学生为主,包括临近学校如东吴大学铭传大学、文化大学、淡江大学、淡水工商、北士商等校,因此消费额趋向经济实惠。有些学生还在市场上摆个摊位赚点学费,这也是士林夜市的特色之 。 在这里可以尝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味小吃,如蚵仔面线、天妇罗、蚵仔煎、清蒸油炸肉丸、珍珠奶茶、广东粥,日式寿司,韩国泡菜锅……我们一路走下去.感觉回味无穷。吃饱喝足后又去逛街,沿途各式的皮包、鞋子、衣服及百货饰品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惹得一行人真想掏腰包。 士林夜市小吃全动员 士林夜市的小吃零零总总,不花上十天半月,想要尝遍这些美食,似乎不大可能。金黄色的超大鸡排,香喷喷的“豪大大鸡排”外脆内嫩;吃上瘾的“10元串烤”;香气四溢的“士林大香肠”;会喷汤汁的“上海生煎包”,包着满满红烧肉、蛋酥的“润饼卷”、热腾腾的“药膳排骨汤”补补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三兄弟豆花葱油饼、炒蟹脚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让人驻足不前,流连忘返。其他像是章鱼丸东山鸭头、辣豆干以及三兄弟豆花,还有文林路上便宜又美味的火锅店。 一走进夜市,扑面而来的热气让我们不得不屏住呼吸,这热气既有夏天的闷热之气.更有夜市里的食物热气,那味道.可真是……只见一个四方大厅里被众多的各种小吃摊分隔开,一个紧接一个,间距极小,很像我们北京、济南等地的某些小吃一条街上的情形。 在夜市里我们最受不了的倒不是夏天的闷热,而是食物的烹调热气。说实话,用烹调两个字对夜市摊主实在太过恭维。在台期间,虽然主人好客,变花样请吃饭,可除了日本料理、西餐和客家饭(其实就是变相粤菜)外,其他全是炸(台湾读zha)的食物,炸油刺刺地冒,炸鸡、炸鸭、炸鱼、炸肉的,空气中的那味道,还真是不好形容。 游走在士林夜市的各种美味特色小吃之间,眼花缭乱,让人快乐到无法形容。我们品尝了有名的蚵仔煎(就是用鸡蛋煎海鲜)、天妇罗、鸭肉臭豆腐(鸭血汤还不错,不过最好加点辣椒才有味道)、花枝羹等。到了士林夜市点生炒花枝,天妇罗,蚵仔煎是少不了的。蚵仔煎就是鸡蛋煎牡蛎,放在青菜上,鲜美极了。生炒花枝原来就是炒八爪鱼,再浇上勾芡汁,所以也叫生炒花枝羹。生炒花枝这道小吃关键在火候,熟了但不能老,嫩嫩的。 歇口气继续接着吃。油饭, 种做成茶杯大小的米糕,味道有些类似肉粽,说是油饭,其实一点也不油腻。我们去吃的那一家,据说已经有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了。碗棵,像凉粉的一种东西,浇上汤吃的。还有面线、牛肉面、担仔面……数不胜数,绝对让你没有肚量一一品尝。 在士林这个小吃的海洋中,还有很多可口美食的小吃,像大饼包小饼、木瓜牛奶汁、蜜豆冰及猪肝汤,正宗的珍珠奶茶,还有释迦、莲雾等水果,到这里的人即使已经吃得特别的饱了,还是会忍不住想要享受这些人间美味。 在夜市,我们还看到许多台湾的水果,台湾的水果和大陆南方类似,荔枝、火龙果、芒果、椰子等等。说起荔枝来比我们北方人能吃到的荔枝可要新鲜多了,主人说荔枝摘下来后一定要立即冷藏,吃时才新鲜。还有一种糯米荔枝,一听名字就知道吃起来软软的,虽然水分不大却特别甜,但也价格不菲,普通荔枝要80台币一斤,这种却要300台币,而且只有在南投才买得到,台湾人也不常吃得到的。但我不喜欢台湾饭店里的水果,好似大姑娘上花轿前得先打扮一下,总得配上点什么料或装饰才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还有萝卜,挖成冰漠淋球的样子,黄黄的看着诱人,一吃却满是糖精味!还有西瓜和哈密瓜,都甜得过分,吃了一口不想吃第二口。 推荐特色小吃 在士林夜市,如果说让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小吃是什么,实在有很多,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 大肠包小肠 可是士林夜市的一大招牌,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经过碳烤后切开抹上调料,来士林夜市这可是绝对要品尝的! 士林大香肠是台湾最著名的士林夜市独有的特色小吃,也只有到那里才吃得到,可说是士林夜市的美食地标之一,第一家首创的升记士林香肠已有38年历史。大肠包小肠使用糯米肠煎至金黄中间切口夹入小香肠而成.是台湾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蚵仔煎 可以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台湾小吃,在厦门一带更是大街小巷都有,而这道美昧最早就是从台南演变诞生的,整个夜市有着很多制作蚵仔煎的摊子。 蚵仔煎,搭配炒花枝,再一罐台啤酒。蚵仔煎据说是先民困苦下明出的意料理。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包裹新蚵仔,加上土蛋,再配上香菇等七八样食料煎成的。上面有料,吃起很酷的感觉,味道很清淡,能吃到大粒大粒的蚵仔。 生炒花枝 士林夜市首推小吃,大块鱿鱼花枝炒得香味四溢,且老板娘对其品质严格要求,连蚵仔都要像军队一样排队站好。 阿宗面线 一群人站着在吃阿宗面线是台湾独特一景,用柴鱼头汤熬制,韧性十足.入口清爽滑口的手拉面线,淋上海鲜、猪肉、菇类等,味道令人一试难忘。 阿给老店 阿给是日本话“油炸豆腐”的译音,将四方形豆腐切开做成袋状,塞入冬粉,再用新鲜鱼浆将切口填补,蒸熟,再淋上特制的甜辣佐酱.非常美味。青蛙下蛋 所谓“青蛙下蛋”就是粉圆加糖水或者再加一些奶精饮用,因粉圆煮熟之后,中心会呈现白白的一点,形状极像蝌蚪,故将这种独特甜点定名为“青蛙下蛋”。 下蛋或许你闻所未闻,但是你可以想象青蛙蛋的样子,就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味。在士林夜市随处可见的“青蛙下蛋”摊位,通常直接加糖水或者再加一些奶精饮用,也能加在刨冰里当配料,吃起来弹性十足,甜蜜美味。 在士林夜市,我们隆重推荐去一家叫“冰馆”的老字号吃“青蛙下蛋”。 大饼包小饼 是台湾最有趣的小吃,也是士林夜市的特产,甜甜成咸,嚼劲十足。小饼里包着不同口味的馅料下锅炸酥,
交响伴山歌唱出客家新韵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乐团指挥家雷雩 潘倩演唱会现场(均为钟小丰摄) 本报讯(记者李少凤)“桃花雨巷桃子唱,山魂水魂阿美歌。古韵新风听潘倩,山歌代有人才出。”昨晚,壹江南·山歌交响暨潘倩演唱会在梅城亮胜艺术中心举行,高雅的交响乐联姻魅力无限的“山茶花”客家山歌,给客都梅州观众献上一台别开生面的艺术盛
淳美梅州客家的“香格里拉”
作者:罗磊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花萼楼。 江河风光。 梯田。 近日,广州市旅游局与梅州市旅游局举办了“广州百万人游梅州活动”启动仪式。《游天下》周刊特别联合金马国旅推出“粤东游”特色线路采风活动。粤东地区以梅州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汕文化,都是有能力走向全国和走向世界的独特地域文化,是极为珍贵且无法
天下客家第一漂开漂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钟丽琳 通讯员 陈天长 黄启元) 7月12日,在汀江源长汀县庵杰乡,天下客家第一漂开漂了。130部自驾车、460多名游客,纵情山水、激情漂流、品尝美食、观赏荷花,欢度旅游休闲好时光。 2013年8月5日,省委书记尤权深入庵杰乡,提出了“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目标,市委书
客家民俗盛宴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家新/图 钟德彪/文 永定县陈东乡每年举办“四月八”大型民俗活动,祭祀玉封公王、一品夫人、郎君舍人和祖师菩萨。 祭祀活动从初七开始,到初九正式结束,共三天。 据传,东晋末年,地方割据,农民负担沉重,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中,卢氏家族的卢循领导农民起义,历时11年,沉重打击了东晋王朝的腐败统治。起义
客家分龙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分龙节,是客家人的传统节日。传说中,这一天是龙根据玉皇大帝的旨意,到各地施雨的日子。农事节气“夏至”过后的第一个“辰”日,即是“分龙节”之日。当日宜雨,晴则兆旱。所以各地隆重举行节日庆典,祈求龙王降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像传说中龙分管不同区域降雨一样,各个村坊举办分龙活动的情况也不一
FENGHUANG AAUGHTER TO BE MARR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了香案及、酒、五果。在礼炮声中,花轿进入大厅,拜座仪式随即开始。新郎俊杰被伴郎带到厅堂,向“香火堂”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礼。新娘香香则不拜。这是畲族“男拜女不拜”的习俗。 俊杰家的晚餐叫做“吃
探访清代客家毫宅----罗家大屋
作者:罗喜娟  期号:第7期 来源:老来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精巧,建造奇特,匠心独运。 大屋内现存有1 2幅大寿屏、1 2幅小寿屏,大的高4米,小的高2米,均以樟木做材料,采用凸雕工艺将各种花鸟、野兽、人物、字迹细凿而成,龙、凤、麒麟等传说中的动物
我的暑期工生活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特区教育·中学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甚至梦到在考场时写不出作文,一下子急醒了。 在一次又一次和阿西躺在海边享受午后的阳光感叹时间的充裕后,我们决定去找一份暑期工。思来想去,我们除了多认识一些字以外别无所长,只能去餐厅端盘子了。M记和KFC需要熟人介绍,我们欲投无门,只好转而寻找中餐厅,沿街一家一家上门询问,在碰壁无数次后,终于有一家客家酒楼收留了我们。 谈好工资后,第二天我们就上班了,我在楼面部当服务员,阿西在外卖部当送餐员。小小一个酒楼,分了好几个部,经理,主任、部长一应俱全。对于酒楼出现了两个戴眼镜的学生,员工们都特别新奇。 我的工作主要是客人来了摆餐具、倒茶、上菜,客人走后收拾桌子换上新餐具,平时就得在大堂里站着,犹如囚徒一般。而阿西则经常能跑出去送外卖,至少还能偷得片刻的“自由”。当我向他表达我的羡慕之情时,他歇斯底里地咆哮道:“你尝试过迷路的滋味吗?” 第一天工作下来我的意志就动摇了,一天得浪费九个小时去换几十块钱,是否值得?我试探性地问阿西:“这工作干得挺有意思嘛?”阿西咬牙切齿地回答:“是!”唉,几年的老毛病了,谁都不肯先认输,我们只好硬撑下去。 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打工的最初几天,的确有度日如年之感,回到家只想好好睡觉。但熬过那几天后,日子过得舒顺了一些,仿佛一件生锈的机器加了润滑油后,终于缓缓地转动起来了。 酒楼的服务员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她们都瘦小、精明、泼辣,又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最初她们都不搭理我,背后里叫我“眼镜仔”,接触几天后,才改叫我阿晨,要做的事情基本上她们都揽去做了,只让我打下手。 阿芬是四川姑娘,原本在技校里上学,汶川大地震后余震不断,老师不敢上课,一个月一个月地放假,交了学费也是浪费,就出来打工了。我问她赚了钱后还回去上学吗,她“哈哈”地干笑了几声,答道:“早没那份心情啦。”的确,才出来一年的她,已有一种与真实年纪不符的世故与老练了。 有一个大雨天,阿西出去送了好几趟外卖,回来后向我连连抱怨,阿芬在一旁笑着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这句老话我在很多场合上都听过,这一次却感触良多。 经理每天都会在酒楼各处巡视,这是他的“领地”,而厨房后门则是大家的好去处。厨师们也会经常来这里坐一会,抽上一支烟,他们都是些挺帅气的小伙子,很难想象那些端出来的菜都是他们做的。 在酒楼待得越久,越感觉每一个人其实过得都不容易。就像部长,她们只比服务员大几岁,早出来工作几年,她们得监督服务员好好工作,在服务员看来她们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但这只是她们的职责。而经理,管着这么多员工,还得和各种各样的客人打交道,还得随时操心业绩的好坏。 暑假快结束时,我们就辞了工。和姑娘们道别时,她们只是一句句地重复:“以后常联系。”也许有人并不相信这短暂的友谊,但是我却愿将它珍重在心。在她们泼辣甚至略显粗鲁的外表下,我依然感受到了一颗颗质朴善良的心。她们教会我去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美丑无论贵贱,大家都是生活的承受者,都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 这就是我的暑假故事,一如夏日的午后,平淡无奇,却总有声声蝉鸣,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生机与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