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与超越
-
作者:陈环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画家的生存母体与生活本源。“历史和风土规定着艺术。作为制约生活的历史风土,是决定艺术的重要因素”(《关于美》[日]今道友信)。所以,一个画家对创作题材的选择并非是绝对自由的。长谷大山的赣南腹地,是被
-
沙溪与客家经济的联动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裴耀松一
福建省地图标注的沙溪,其流域在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沙县境内。上游的九龙溪河段起始,一般所指从“燕水”而上至发源地。沙溪流域的两区一县市,历史上置县最早的为沙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设沙村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沙村县为沙县。管辖的区域涵盖当今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
粤东客家民居建筑与岭南民居建筑装饰中陶瓷材料的应用比较
-
作者:熊青珍
期号:第1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岭南民居 陶瓷材料
-
描述:文化与岭南文化熏陶下的陶瓷材料与建筑的文明。
-
稻作与客家文化培育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廖开顺
稻作――水稻生产活动,是人类物质文明跨越式进步的结果,并且,由稻作而产生稻作文化。稻作文化是由于稻作生产而生发出来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赣闽粤边地,由旱作转换为稻作,其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无不与稻作有关。
客家精神在早期的稻作生产中形成
客家先
-
泰华文学的潮汕文化特征
-
作者:杨广宝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地土 情感 信仰 语言
-
描述:研究一探泰华文学的独异风采。首先,潮汕文化是在中原文化、客家文化、闽台文化和粤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中形成发展的。潮人的地根情结使泰华文学具有浓浓的中国情和强烈的根性,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
-
别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泉州土楼
-
作者:文清
期号:第1期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价值 土楼 泉州 承重系统 土坯砖 砌墙 墙体 墙板
-
描述: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而备受世人瞩目。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已广为人知并倍受关注的是以闽西永定土楼群为代表的客家土楼。近期发现泉州安溪县感
-
深圳客家民居的移民文化特征
-
作者:杨宏海
期号:第4期
来源:特区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移民文化特征 客家文化 深圳 客家先民 龙岗区 海洋文化 客家围 客家研究 围龙屋
-
描述: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在深圳本土的原住民中,客家人占了60%,其余大都为广府语系人。长期的迁徙与拓展,促进了深圳客家先民与当地原住民的融合,推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深圳客家民居就是这部移民创业史
-
闽西客家宗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史概述
-
作者:詹圣泽
期号:第8期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经济 区域经济 客家研究 民俗文化 和谐社会
-
描述:、开拓创新的客家精神和既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言传身教、和睦共处,又移风易俗、与时俱进这极富中华民族精髓风范的客家优秀传统,以及广寓远古华夏中原传统文明与融合当今南北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客家文化,对促进区域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
客家文化与社会秩序稳定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许国义
社会秩序稳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必要途径,也是凝聚社会力量的前提条件。社会秩序稳定的价值基础包含公民权利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风气文明三个方面。这与客家文化的价值理念息息相关,在客家文化的大背景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
-
在客家匾额中镌刻梦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德周刘思琦
一袭唐装,一副黑边的老花镜,一双灵巧的手,随着刻刀的游走,木屑翻飞跳跃……8月28日,在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匾额制作人肖天长的工作室里,64岁的他正一丝不苟地雕刻着匾额。没过一会儿,只见几个大字便跃然匾额上。
“每块匾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的制作工艺兼具辞赋、诗文、书法、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