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投1.5亿元建黄遵宪公园 客家博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梅州讯昨日,雨后的梅州花红树绿一片春意盎然。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名嘉宾和黄遵宪后人云集梅城,隆重为黄遵宪公园、梅州市客家博物馆奠基和举行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 $$重振梅州“文化之乡”雄风 $$为纪念这位在我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风云人物,1982年,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经整修后重新
-
[2005-03-15] 《世界客家傑出人物大辭典》徵稿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辭典望年內出版
據負責主編這部大辭典的客家人謝文欽介紹,大辭典有望於年內出版。據英國BBC電台所作調查,全世界的客家人超過1億2千萬,除有近億人聚居在閩、粵、贛及南方各省外,還有數千萬人僑居在全世界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近代史上,客家人名人輩出,包括孫中山、廖仲凱、朱德、鄧小平、葉劍英、胡
-
细心选择“红色”与“客家”精品创作题材的突破口
-
作者:孙国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经过数十年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奋斗 和淘选,闽西要做好“红色”和“客家”两 篇文章的论断不但成了市委、市政府的 号召,更成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的行 动。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艺术 作品问世,为后来闽西文艺创作出精品、 出大作的可能做了极佳的前期预演。$$ 随着闽西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事 业的发展,呼
-
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可行性之研究
-
作者:郭添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聯盟
-
描述:,本研究針對聯盟各社區相互協助發展營造的可行模式進行研究,以提供具體建議,解決我國各社區資源永續發展的困境。研究運用文獻探討、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以屏東縣林邊溪右岸之林仔邊、建功、獅頭及喜樂發發
-
[2005-08-21] 贛州羅屋:客家農村顯新魅力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000名幹部月前聚集在贛州市政大廳主會場,舉行贛州(18個縣市區)黨員幹部下基層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啟動儀式。記者了解到,贛州的新農村建設始於2004年9月,政府希望用5年的努力,建設新村鎮、發
-
[2005-12-02] 北縣會戰 客家票成關鍵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台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陳朝建等政治觀察家認為,台北縣人口佔台灣總人口的1/6,對未來選舉,台灣的政治生態影響很大,「它既是全國性的地方選舉,也是2008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國民黨一名高層人士表示,「最後一周,台北縣唯一要打的王牌就是馬英九!」
該高層直言,台北縣是2008年指標
-
[2005-12-10] 五百年客家麒麟舞重見天日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小鎮千人習麒麟舞
「現在麒麟舞更紅火了,這是我壓根兒沒想到的。村村都有麒麟隊,玩的人有1000多人哩!」據樟木頭的麒麟舞老藝人介紹,現在樟木頭鎮已有17支麒麟舞隊,這些表演隊分佈在全鎮9個村委會的16個自然村。據初步統計,近10年來,樟木頭的麒麟舞上演了近1000場次。小到鄉間田舍,大到國內外
-
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历史解析
-
作者:周雪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粤边客家地区 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变迁
-
描述:一章绪论,解释选题的缘起及论文思路,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概括性回顾,并对基本史料作了简要介绍;最后一章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作了进一步论述。其他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章主要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对闽粤边客家地区早期开发的影响。闽粤边客家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境内崇山峻岭,交通闭塞,远离闽、粤两省政治、经济中心,曾是闽越族、畲族、山都等少数族的聚居地之一。从中国移民史来看,汉人迁入这一地区始于秦汉戍卒。但隋唐以前,迁入当地的汉人极为有限。隋唐以后,特别是宋元时期,随着大批汉民的迁入,当地的人口迅速增长,区域开发亦渐次展开。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 第三章论述明清时期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的内外流动,并对明清两代的人口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揭示人口变迁与区域开发的关系。宋末元初的战乱,使闽粤边地区人口锐减。此后,随着汉民的继续迁入和生息繁衍,闽粤边地区的人口逐渐恢复、增长,明中叶以后,该地区的人地矛盾开始出现,并日益严峻,逐渐由外来移民接纳地变为人口输出地。文中对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人口向外流动的内部差异展开论述。 第四章论述明清时期闽粤边客家地区经济的市场化趋势。闽粤边客家地区相对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一方面束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迫使一部分人去寻求稻作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业。特别是在明中叶以来全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口流动的活跃,闽粤边客家地区与外界交流日趋频繁,从而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蓝靛、烟草、苎麻、茶叶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纸业、印刷业、制烟业、矿冶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与闽粤沿海的“山海交换”及与赣南地区的“盐粮贸易”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乡市场的活跃。 第五章主要探讨区域开发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明中叶以来,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经济的市场化趋势,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商人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在家族和地方乡族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族组织得到强化,妇女在家庭经济和家庭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人们的职业、财富、义利、教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社会风气由简趋奢;教育和科举迅速发展,民间文化日渐兴起。
-
龙南客家:“池塘”赛龙舟
-
作者:蔡石海 刘福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赛龙舟。赛龙舟一般在江河中,然而,在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燕翼围所在地———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举行的太平龙舟盛会,则在大池塘中举行,别有一番情趣。$$太平“池塘”龙舟赛是赣南18县、市端午节的独特活动,也是赣粤边际客家人的盛大节日,自明弘治年间创办以来至今49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