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2)
期刊(111)
视频(11)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12)
期刊 (111)
视频 (11)
学位论文 (8)
会议论文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
2014(148)
2013(60)
2012(54)
2011(47)
2010(41)
2009(34)
2006(5)
2003(1)
199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
客家文博(10)
农产品加工(2)
人民之声(1)
长江学术(1)
创新(1)
漳州客家会讯(1)
贵州民族研究(1)
北京:知识出版社(1)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
桥溪村:梦里客家世外桃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黛墙溪水,小桥古树,四面环山的桥溪村仿佛桃源仙境。 五彩林,有七棵古树,经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分类学专家考证,均为百年古树,有五种树种,分别为楠木、檀木、山杜英、青蓝木和荷木。 桥溪古村入口处。 位置 来历 概况 位于梅县雁洋境内阴那山五指峰西麓。 于
客家妹子打造燕城窗帘名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继涛 文/图 苦难少年,养成尊老爱幼美德 黄炳兰是典型的客家妹子,勤劳善良能干。 黄炳兰1978年出生于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黄坊村,初中还没毕业,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里上有80岁的奶奶,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在上学。为了承担起家庭重担,黄炳兰14岁那年辍学回家种地。 在奶奶的指导
客家亭联趣谈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在客家人居住的广大地区,只要有人通过的各山路道口,几乎都建有凉亭。凉亭是客家地区一道古朴的风景。在崇山峻岭中,那耸立的凉亭,为路人避风遮雨,纳凉歇息。凉亭是我国古代建筑之一,它又称路亭,亭中备有茶水,供路人饮用,又称茶亭,亭中写有情趣盎然的楹联,又为凉亭增加一道风景。在素
客家民俗二月初一过大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肖文贵/文 邢保兴/图 今年我过了两次年,一次是除夕夜,一次是在二月初一与永安市小陶镇桐林村的村民一起过的。 你一定会纳闷:二月初一过年 是的,就在二月初一。 早些时候,在一次茶余
侨乡见闻 探秘“客家围屋博物馆”广东梅县侨乡村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位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中国古村落”。侨乡村现存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客家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 近日,记者走进侨乡村,探秘这个神奇的“客家围屋博物馆”。 进入侨乡村,便可见众多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大多依山麓
长乐烧:广东好酒,醉美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连续式自动蒸饭机。 新生产线发酵车间。 自动化灌装车间。 新生产线蒸馏车间。 新建成的3000吨酒窖。 长乐烧酒业新办公大楼。 传统发酵车间。  ●本报记者张文梅  【梅州
踏青河源邂逅客家美食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春天来了,背上行囊寻找美食吧!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豆腐。 全牛宴。 五指毛桃汤。 进入四月,我市旅游市场出现入春以来首个踏青休闲旅游小高潮,一到周末广东境内短线游就成了市民选择最多的项目。其中,选择河源游的市民不少。作为客家人聚居区,河源的客家风味美食别具
客家文化在潮汕地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笔谈】 潮汕人和客家人的远祖同在河洛一带的中原,先后来到南粤以后,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上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 毫无疑义,潮汕人是开发和繁荣潮汕经济文化的绝对主力军,但客家人在开发潮汕经济、繁荣潮汕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梅县籍印
赖盛庭:客家文化逐梦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盛庭在阅读收集到的客家民俗资料。 □邱有平熊益康 文/图 虽已退休在家,但他仍向一座座知识的高峰进发;虽已年过七旬,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写诗作词出书;虽已老眼昏花,但他仍刻苦学习电脑知识。他,就是石城县的赖盛庭老人,一位客家文化的执著逐梦人。 客家文化痴迷者  “身为客家人
深圳六约新村: 现代客家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天下客】 提要:300多年前,随着清政府颁布“迁海复届”的命令,生活在福建、广东和江西山区的客家人大量迁徙到今天深圳的龙岗、宝安地区,开启了客家人在深圳的历史。300多年来,客家人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打拼,建设自己的家园。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相伴,随着深圳经济的腾飞,居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