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画发烧”卷(八)足不出户,也可经纬人生
-
作者:怀冰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烧 人生 客家文化 潮汕文化 客家人 美好
-
描述:丰顺建县于1738年的清乾隆三年,取“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而得名,它是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汕头的后花园,梅州的南大门”。居民绝大部分是客家人,是了解客家文化的好地方。
-
中国塑胶商贸重镇——樟木头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国外塑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塑胶 中国 东江流域 中心地带 大陆地区 香港
-
描述:樟木头临近香港,位于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中心地带地处东江流域,群山环抱,山水青秀,麒麟呈祥,客家世居,这块风水宝地,吸引了十多万香港同胞在此购房置业,成为整个大陆地区香港居民聚居最多的小城,被世人誉为“小香港”。[第一段]
-
飞鱼干的滋味
-
作者:陈淑华
期号:第8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是豆干、三层肉丝和鱿鱼条,这不是客家小炒吗?昔日居住山丘地带,以晒干的鱿鱼代替不易取得的鲜鱼当牲礼的客家人,拜拜后,利用供桌上的三牲变化出来的一道小炒,今已成为台湾客家族群的一道代表料理。
-
增江流域村落研究
-
作者:陈惠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增江流域 村落 建筑 广府 客家
-
描述:部与北部为客家系文化圈,西南部为广府系文化圈。强势的广府系文化圈不断向外扩张,当它向东北的客家系文化圈发展时,却遇到客家文系化圈的强大实力而停滞下来,于是两文化圈在这个文化交接地带相互斗争以至共存
-
试论闽粤赣边客家传统民居土楼的文化适应
-
作者:杨载田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汉族居民自汉晋至明清进行过多次大规模、长距离的南迁活动,而辗转来到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三角地带的客家先民,在“地大山深、疆隅绣错”,素以“荒服视之”和平盆地区已被早期先来此的旁系汉人占据,山岭贫瘠之地又为原住居民“蛮夷”、“峒蛮”或“山都木客”等古越族系所据有的情况下,要插足生根求
-
特殊的文化群体:“稻客”研究:以闽西武平县湘店乡为个案分析
-
作者:刘群鑫 冯兰珍
期号:第6期
来源: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稻客 阶层分化 阶层流动
-
描述:在以前,甘肃地带每到秋收季节就出现了一群以帮助别人收割麦子为生的流动农民,这种农民简称甘肃麦客,属于中国八大帮派之一。这种文化现象在闽西客家农村也广泛的存在,只是形式有些不同。本文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来看待闽西客家农村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以及它的原因和特征,最终揭示这种文化现象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
黄畲客家的丧礼丧服制度及其变革
-
作者:杨鹤书 杨鹏书
期号:第2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服制度 客家人 丧礼 丧葬礼仪 平远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变革 黄畲 黄金 文化人类学
-
描述:部均与本县仁居乡接壤,西邻八尺乡,,北界江西省寻邬县。全乡东、西、北三面高山耸立,中间为一河谷地带,平均海拨500米以上。本乡山岭属五蛉武夷山的余脉,乡北最高峰牛牯崃,巍峨高耸,达海拔900余米。黄
-
闽粤赣边客家文化与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作者:杨载田 钟顺清
期号:第1期
来源: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中心区 丹霞地貌 景观资源
-
描述:福建西部、广东北部及江西南部的交界地带是我国客家民系的传统分布区,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景观;同时,这一地域也是我国独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丹霞地貌重要分布区。这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吸引客属侨资,广辟客属客源,并加强环境建设,突出重点,择优开发。 关
-
围龙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建筑文化景观
-
作者:江金波
期号:第S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文化景观 民居建筑 北京四合院 建筑学界 穿斗式 古朴典雅 抬梁式 建筑物 半圆形
-
描述: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其外观呈方形与半圆形结合,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故民间称之为"围龙屋"。其设计与建造,融防卫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充分显示出客家先民高超的建筑智慧和技艺。
-
寻找家园——客家先民的三次南迁和客家民系的形成
-
作者:严峻
期号:第S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先民 赣闽粤边 汉人 闽西 汉民族 土著居民 三角地带 侨州郡县 闽粤赣
-
描述: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它的形成是大批北方汉人辗转南迁,进入赣闽粤边三角,同化了当地土著居民,然后在同一区域互相交流、自我整合的结果。这部分汉人就是通常说的"客家先民"。客家民系形成的主要地域--赣南、闽西、粤东北相交的三角地带,也被人们习惯地称作"客家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