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23)
期刊(326)
学位论文(257)
会议论文(8)
视频(8)
图书(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23)
期刊 (326)
学位论文 (257)
会议论文 (8)
视频 (8)
图书 (7)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581)
2013(212)
2012(238)
2011(212)
2010(190)
2008(92)
2007(44)
200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7)
闽西日报(97)
惠州日报(73)
香港文汇报(50)
选举研究(2)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1)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
作品(1)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
深圳新客家山歌献礼祖国60华诞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王俊/文 齐洁爽/ 图) 昨晚,深圳向祖国60华诞献礼的重要原创音乐作品《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在深圳音乐厅首演。充满民俗风味的客家山歌首次与交响乐完美交融,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歌声向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音乐厚礼。副市长李铭、市政协副主席姜忠与千余名观众一起欣赏了演出。
苗栗县大湖乡温泉产业竞争优势之研究
作者:赖嘉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cal  industry  and  speciality  Hakkas  culture  and  industry  Hot  spring  竞争优势  地方特色产业  温泉  客家文化与产业 
描述:22日至98年04月15日止,針對大湖鄉的溫泉業者、非營利組織,及相關的公部門共11位人員進行訪談。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行深入訪談後,並配合文獻分析、理論交叉對照所得的研究結果如下:(1
屏东客家地区高龄者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之研究-以内埔长青学
作者:简嘉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高龄者  学习动机  学习满意度 
描述:,學員對於自我學習方式以及心理接受層面也有程度上的差別。藉由此研究提供相關單位在未來規劃上更貼近學員學習的需求,讓學習方式更邁進一步。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學苑夠多了解學員學習層面的不同,妥善安排適
新客家民谣创新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郑丽虹)记者昨日从第三届客家文化节组委会获悉,由深圳市宣传文化部门与六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由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深圳特区报文体中心、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神州之声”频率联合举办的“新客家民谣·中秋传情”歌词征选活动,自2008年9月9日启动以来,
钦州“跳岭头”节俗研究
作者:张秋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钦州  “跳岭头”  文化复合 
描述:获得不曾有过的不同话语的主导,挑战在于它所遭遇的神圣性解构和行政体制的阻碍,希冀借此为民间信仰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笔者认为,“跳岭头”或“傩”,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从单一到复合的演变,这是经济、政治、文化,或者说是国家与个人、中央与民间、历史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
作者:黄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建筑装饰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描述:构成形式等美学元素出发,探索其艺术语言特征,集中评述其高超的造型能力、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巧妙的空间布局,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展开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审美价值的探析,从艺术性与形式美、文人化风范、人本意识以及开放的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而后总结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具有简洁、凝炼、精致、清雅的文人化美感特征。 本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有别于现有资料中对其的研究方式,侧重从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潜在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其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形象创造与审美原理相契合,具有先进的文人化艺术理念的见解。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血缘村落。该村有居民三百多户,人口1400多人,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保留有30余栋具有明清特色的居住建筑和在同一时期建造的非居住建筑,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其主要建筑包括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跨街牌坊以及武馆、拯婴社、容膝居、文武庙、锄经别墅等其他建筑。至今,培田村的格局、路网、水系均保存完好。 本世纪初,培田开始进入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人文地位,引起了建筑学家和客家文化研究者的关注,该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独具一格的文人化“清雅”风范,是其他传统村落无法比拟的。建筑装饰中展现的高超的造型能力、巧妙的空间布局、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分明的层次关系,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第一部分,通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特殊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中原文化、儒学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培田地处深山,丘陵山地间既有适合农耕的土地,又因山区重峦叠嶂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外力难以入侵,从而少受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利影响,形成较稳定的生活环境。在培田古民居建筑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培田当地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客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结果,使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表现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上都带有客土文化渗透的痕迹。 第二部分,论述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装饰艺术手法的运用、装饰材料的界定、装饰形态的构造以及装饰部位的选择等方面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对培田村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培田建筑装饰题材选择的特点,通过刻画植物、器物、动物、人文、装饰纹样等装饰内容,以吉庆、祥瑞、故事、花草、风俗等为题材,表达培田客家人对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在独立、系统的地方文化笼罩下所形成的完整、多样化的建筑装饰类型,将雕刻(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卵石工艺、书法、彩画等装饰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装饰中,体现出工艺精湛、刻画精美的特点,并在这些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表现,使其民居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装饰意味和人文气息,也为中原文化在客家聚居地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具体的艺术语言特征,包括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三个方面的解析和论述。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造型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概括而不直板,极富装饰性,综合了细节刻画的传神性与形式上的简练性,赋予装饰作品静穆与活泼相协调的美感,从而使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独具亲和力。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以象征性、程式化与装饰化的形象元素组合表达民族化的吉祥寓意和审美愿望,在具体的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器物造型中,注意线条的洗练传达、块面的节奏变化与形体的概括表现。在图案的构成处理上,注重形态的疏密对比、繁简穿插、平衡关系以及视觉的集中化表现,极富韵律美感。这些艺术形象是出自理性梳理的结果,其艺术语言模式与特点,说明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融合了多种装饰美艺术表现的技巧。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以其特有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所绽发出的美感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审美层面上赋予了建筑艺术以细节化和可读性,营造出一个实用与审美、艺术与生态完美结合的居住环境,昭示着培田先民先进的审美观和卓越的智慧。 第四部分,从艺术性与形式美、人本意识以及先进的文化观和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由于这里的先民在民族文化的长期构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系化的、完全合乎审美法则的先进艺术观,从而造就了培田村民间建筑装饰的潜在艺术价值。在建筑装饰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形体造型的概括与传神、对比与统一、疏密与虚实变化等审美法则进行综合运用,创造出种种兼众家之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在装饰风格上,通过比较培田古民居与徽州建筑的异同之处,指出二者在建筑装饰的总体风格上都具有南方的“精细”特点,但因为地域文化与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更趋向于繁复与华丽,而培田建筑装饰艺术则更显简洁、清雅,呈现出恬淡、雅致、简朴的装饰风格,传达出繁而不琐、凝练集中的文人化风范。在表现手法上,选择物化形象的点缀装饰来体现精神诉求,注重体现繁简对比的形式美,和“多式统一”的“秩序”化艺术观念。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装饰艺术,目的是在于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寄托,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也不外是培田先民精神追求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培田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使生活向着真、善、美的方向靠拢。同时,培田先民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还注重对外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体现出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培田古民居成为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
《交响山歌·客家新韵》昨晚深圳音乐厅上演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徐松兰)24日晚,深圳献礼国庆60周年的原创音乐作品《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在深圳音乐厅上演,充满民俗风味的深圳客家山歌的优美旋律在深圳音乐厅内回荡。古老的客家山歌被深圳交响乐团以交响乐的形式赋予了新的魅力,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中最为浓情、最为放达也最为卓越
文化表述与地域社会:宋元以来闽粤赣毗邻区的族群研究
作者:温春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表述  地域社会  畲民  客家 
描述:可以解释,而是与历史书写直接相关,是与汉人知识分子华夷之辨的标准变化有关,如将承如平民的畲民视作与平民无别,而事实上其风俗可能并未即刻改变,因而,这种所谓的“汉化”既是历史的进程,同时也是由书写所造成。
从山野到大庭广众:长汀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地方知识
作者:王维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地方知识  文化生态 
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说明,并介绍了本文所所用材料、研究方法、调查地点和调查对象。第一章在于呈现长汀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以及长汀当地民众自己对于山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文中,详细列举并解释了各类山歌的概念、涵义和演唱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第二、三、四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从历时性角度分析从传统到现代,长汀客家山歌文化生态和演唱空间所发生的变化。指出:传统时期,长汀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传统劳作方式——砍柴、挑担和做土纸,与传统婚姻家庭关系构成长汀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此时,“山歌只能山里唱”,它的演唱空间被严格的限制在远离城镇和村庄的山野间。1949年后,随着各项新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婚姻政策在全国普遍实施,传统时期长汀客家山歌与文化生态结成的生态链条出现断裂,此时,山歌演唱空间并未改变。在20世纪末,随着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他们打破“山歌只能山里唱”的传统观念,山歌演唱开始在大庭广众的公园中进行。第四章使用表演理论,以长汀城关龙潭公园山歌场为调查点,将山歌演唱置入具体的演唱语境,在唱山歌的现场理解歌手与歌手之间的选择、歌手与听众的互动以及歌手自身需要突破的束缚三个问题。 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第五、六两章。该部分主要从共时性角度分析长汀客家山歌的地方知识体系。第五章详细地分析和解释长汀当地人有关山歌演唱的地方性语汇,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汀客家山歌演唱的套路、山歌的情感主题以及歌手演唱优劣的评价标准。并按照这套地方性知识体系,对目前长汀两代山歌手的演唱技巧进行对比。第六章则重点在于分析优秀的山歌手成长的过程,指出:山歌手是在具有山歌演唱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经过从小耳濡目染,有意识的参与山歌演唱,发挥个人才华,通过不断地听、记、想、唱等山歌实践,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山歌手。 第四部分为结语和余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思考长汀客家山歌的传承问题。
客家与非客家特色学校跨部门合作之研究
作者:李依锫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企业  扎根理论  特色学校  跨部门合作 
描述:合作模式可分為四大面向,(1)環境面:重視特色學校的外部環境因素,包含面臨少子化趨勢與法規政策的影響;內部經濟因素,是為達到互補資源;其他非經濟因素,則有鑑於過去成功的漁光經驗以及NPO和媒體的積極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