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0)
期刊(95)
学位论文(32)
图书(5)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70)
期刊 (95)
学位论文 (32)
图书 (5)
视频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4)
2013(50)
2012(66)
2011(51)
2010(38)
2009(16)
2008(14)
2007(8)
2006(7)
2005(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
广东科技(2)
厦门文学(2)
广东艺术(2)
艺术百家(1)
华夏人文地理(1)
中国城市金融(1)
诗刊(1)
政协天地(1)
华夏地理(1)
大胆展示才艺 传播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朱庆强通讯员王裕发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梅城以及各县(市、区)的“文化大餐”正等待着与大家一起分享。您或许是青春动感的“街舞达人”,或是歌声优美动听的“麦霸”,抑或是擅长山歌对唱、杯花舞蹈的文艺爱好者……在客家文化艺术节期间,身怀各种文艺绝技的您,会主动登上晚会的舞台,一
吴松儒:客家艺苑不老松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继涛 鲁 云 文/图 午后,年近八旬的吴松儒,坐在永安市罗坊乡吴坊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专门安排的画室里,静气凝神地在磁砖上作画。一会儿,一株梅花就跃然砖上。“老吴作画,全凭想像力,上千幅作品,幅幅不同。油画布昂贵,为了省钱,他还独具匠心创造了磁砖作布的画法,同样栩栩如生,真是了不起。
甜脆客家山歌撩人心弦
作者:毕国学黄荣黄任远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一首首撩人心弦的客家山歌从张灯结彩、礼花四射的龙岗“鹤湖新居”飞出。昨晚,深圳市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妇联副主席、北京海外客家联谊会会长黄甘英女士、市委副书记李意珍,以及应邀前来参加深圳
弘扬客家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曾繁兴(左)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汤 志平 摄) 本报记者 李少凤 通讯员 邓锐 苏薇 人物简介 曾繁兴,现任中国侨民遗产协会主席。祖籍梅县,1938年出生在毛里求斯路易港,曾获毛里求斯共和国高级勋章,做过记者、教师,曾在巴黎和布鲁塞尔担任外交官,担任过伦敦英联邦基金会副会长、外交部公使衔
“川闽客家合作前景广阔”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请问陈教授,你能否介绍一下你的身世?对闽西有何感想? 【陈世松】根据世代留传下来的一部家谱(四川三台《陈氏族谱》)记载:“吾族自闽省以来,未暇悉载。但即延平府贡川迁于龙岩州漳平县永福里蓝田乡,建置宗祠,祠宇相传,约有十余辈。”祖先来不及悉载的家世,留给我这个学历史出身的后辈来整理。为探寻祖先
耄耋老人和她的客家蓝衫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绣花围裙。 穿着蓝衫、大裆裤、水裤和翘嘴绣花鞋的魏满金。 [核心阅读] 行走在清流县长校镇的主街道上,总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妪坐在自家门口,执着地穿着属于她那个年代的服饰,看着眼前的过往。 老妪名叫魏满金,今年98岁,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长汀嫁到长校镇长校村,同属客家之地,让她一直保留着传
客家:程贤章的文学世界
作者:缪俊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话,写客家,一百年内没人能写得过我。”此言一出,引起不同反响。$$我同程贤章交往二十多年。在我的印象
惠州定南客家“乡音”未改 明初粤东一带客家居民扩散后定居定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南县客家瑞狮。 定南民居。 定南县天九镇人家。 相信广东人对定南县并不会陌生。这个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的城市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与广东省和平县和龙川县紧密相连,自古就是赣粤两省通衢的咽喉要地。但随着定南融入时代洪流,延续千百年之久的客家风情正在减淡,文化现象正趋于大同。于是,我们
“客家衫”少人穿缝制“后继无人”
作者:董哲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身着传统客家衫的罗才娣。 客家衫“所用的纽扣。 李光晨一针一线缝织着“客家衫”。 樟木头客家服饰制作一度被列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或将面临缺失传承人的尴尬境遇,曾几何时,樟木头的纯客家人可能依稀地记得“穿起漂亮衫,欢乐过大年”的童年,如今已无人在日常生活中穿这些客家服饰了,
“牧牛人”刘济荣的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荔乡水秀》 刘济荣 各种品种的牛工艺品有100多件。 “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 岭南“牧牛人”刘济荣素来低调,朋友说他“太老实”,淡泊名利、不会炒作,可在本报近期发起的艺术扶贫慈善义捐活动中,这位自称“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的“睇牛仔”却一口气完成了2.45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