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尔各答华人的生活:评李桂云的《蒲扇及其它故事》
-
作者:萨曼塔克·达斯 胡修雷
期号:第4期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加尔各答 华人移民 故事 生活 东印度公司 70年代 18世纪 贸易公司
-
描述:从中国带过来的工人。这些最早的迁移者成为后来加尔各答华人社会的核心部分。尽管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功(在阿钊1873年12月去世后,他创建的蔗糖加工厂勉强维持了几年,在1803年被拍卖),但是在阿钊先驱效应
-
“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
作者:李玲玲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河洛文化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人民出版社 综述 中国大陆 市人民政府
-
描述:的地域文化,从历史、语言、风俗、姓氏、宗教和民间信仰以至社会生活、物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从河洛文化中找到渊源和根脉,河洛文化与闽...
-
四川的“土广东”来自何方--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
作者:周舸
期号:第4期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四川 客家学 大学出版社 广东 历史与现状 文学创作 清代前期 史论结合 参考书籍
-
描述:“土广东”),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半个世纪从国内和海外入蜀的客家人和客属归侨。作者力求从历史学、客家学、社会学、方言、建筑、民俗、人物和文艺等多角度来体现,史论结合,集学术性与史料性于一书。是
-
民俗学学科本位与跨学科对话座谈会纪略
-
作者:杨树喆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跨学科对话 民俗学 学科本位 座谈会 文化研究 “国家与社会” 民俗事象 碧霞元君信仰 民俗志 维吾尔族
-
描述:与融合;维吾尔族麻扎尔文化研究》(热依拉)、《中国犁与韩国犁的比较研究》(郑然鹤),广泛借鉴和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伦理学及农业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又在力图坚持民俗学学科本位方面做了
-
从越南的饮食看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
作者:刘志强
期号:第9期
来源:东南亚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越南 文化交流 地区间 国家 法国军队 东南亚地区 中南半岛
-
描述:体会到进食是一种生活享受。1885年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对越南南方(南圻)进行直接统治,使得越南南部受法国菜的影响非常大。除了法国的影响外,上流社会也不乏热衷法国菜之人士,例如流亡海外的越南
-
种植生活的高楼
-
作者:华宁
期号:第2期
来源:江门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中 客家方言 陕西商洛 种植 老年人 客家话 老板 工资 员工 打工
-
描述:。2001年,初中毕业后,突然间走向社会的我,竟然感觉到独立生活的畏惧。在一次赶集时,我看到一家卖家电的门面前贴了张“招工”的纸条,想想这里离家近,再说也都是本地人,没有像出远门打工那样难得回一趟家
-
《应用汉语教程》学习指要
-
作者:劳毅
期号:第5期
来源: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语教程 体态语 地域变体 书面语 北京语音 现代白话文 会话含义 应用文科专业 “把”字句
-
描述: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地域变体的主要差异是语音差异,还有语法差异和语汇差异。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的有性别变体、年龄变体和职业变体,了解时间变体,了解语界变体中的口语和书面语、科技变体和艺术变
-
乡村中国的都市情结与都市想象
-
作者:赵娟
期号:第2期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情结 乡村情结 中国传统社会 生活方式 乡土中国 乡村社会 传统文化观念 审美情趣 都市生活 文化心理
-
描述:,仕途挫折、厌倦官场常以“告老还乡”为名义,返回乡村安顿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乡村中国成为最具有慰藉的心灵居所。乡村隐逸一直也是文人、知识分子仕途不进的生存选择。可以说,乡村中国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完整的文化载体,是商人、官僚、士人的心灵归宿。
-
台湾客家茶文化与文学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茶文学 茶文化 客家茶
-
描述:是不可一日或缺的饮料,而客家人更是喝茶的民系。客家人为华人社会中一支优秀且出色的民系。数百年来,深受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客家人养成了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性格,如此的族群特性,在饮食习惯的表现上
-
我所见到的台湾义工
-
作者:李联
期号:第7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社会 解说员 服装设计 义工 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美术 鹿港 客家民俗 台北 警官
-
描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旅游区和民间机构团体中,义工的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以设在台北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为例,它的专职人员只有34人,而义工则有8O0多人。活跃在台湾社会各个领域的义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