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龙南客家围屋为例
-
作者:殷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建筑 龙南客家围屋 客家民居 民居保护 民居再利用
-
描述:。而龙南是拥有围屋最多的县,这里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如何让如此众多的围屋再次焕发生命力,使其更好的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为保护客家传统和客家文化而服务是本课题所讨论的重点内容。 保护和再利用是两个互相依靠、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再利用,同时保护整改以后也应该积极的去使用它,仍然作为民居来使用或是为旅游开发服务都是可行的方法。只有人去使用建筑,参与建筑,它的保护才能更有效,更积极。
-
《深圳客家研究》:一门新开发的地方历史课程
-
作者:江新燕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深圳客家 地方历史 职业高中
-
描述:的多元化趋势,以及地方历史教育、乡土历史教育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素质教育中、能力培养中,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有五个部分组成,绪论对文章的研究动机、《深圳客家研究》课程选择的相关背景资料展开
-
明清时期粤东北流民与社会变迁
-
作者:周伟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北 流民 客家 生态
-
描述:的认同,通过参与科举、组建宗族等方式,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逐渐取得了地方社会的控制权。随着流民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直至完全“土著化”,流民群体开始拥有了书写自身历史的权力。这也促使粤东北地区的区域认同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而这正是十九世纪出现“土客问题”之后,“客家人”认同意识产生的历史根源。
-
广西贺州客家鸡歌调查与研究
-
作者:苏秀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贺州 客家人 民间文学 鸡歌
-
描述:法多采用传统的对民间文学文本进行研究的方法。因此,以广西贺州具体客家村落为调查点,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客家人的经济、政治、思想、生活等,将之与民间文学文本及民间文学存在的现状结合起来综合考察,无疑是对此前研究的一种突破,不仅能更好地展现客家族群的精神特质,把握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人的关系,而且能更全面地反映客家民间文学的独特性,挖掘它内在发展的活力,进而寻求其在当代的发展路径。本论文依据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社会历史背景、现实经济状况、政治思想、民间信仰、文化生活和审美趣味等,广泛搜集与客家鸡歌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客家鸡歌的文本与“活态”两方面入手,分析概括鸡歌的,文学艺术特点、审美取向,考察鸡歌的文化生态和表演形态,研究鸡歌的形成原因及对客家人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揭示鸡歌与客家人的互动关系,并挖掘鸡歌的内在发展...
-
成都洛带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开发策略研究
-
作者:褚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真性 民俗旅游资源 开发策略
-
描述:体系与开发模式的研究和客家民俗文化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的对洛带客家古镇的实地考察和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旅游者需求和体验的视角对洛带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对问卷调查中旅游者对于洛带古镇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原真性的评价进行了分析。从而以此为基础对洛带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的开发提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性建议。这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的开发策略与开发模式的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对类似的以民俗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的原真性开发与规划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章为原真性理论体系与开发模式研究;第三章为洛带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第四章为基于旅游者体验的洛带民俗旅游资源原真性开发的要素分析,第五章是洛...
-
桂北船上人同姓婚姻习俗的考察研究——以漓江流域黄氏客家为个案
-
作者:陈杏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桂北 船上人 同姓婚姻
-
描述:对这支处于边缘地带的族群研究甚少,学术界对它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在汉族及少数民族中很少有同姓通婚的习俗,尤其是严格恪守传统伦理的客家,更是罕见。因而,本文以漓江流域黄氏船上人的同姓婚姻习俗为例,希望通过探究这个个案可以找出隐藏在同姓通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出客家文化变异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提供有利的补充。同时,对比其它地方同姓通婚的习俗,探寻同姓通婚的内在法则和规律。本文主要选取了漓江流域船上人的根据地——毛村,阳朔、平乐、桂林訾洲等几个地方作为调查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在运用主位与客位,观察和参与观察、发放问卷等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描述船上人迁徙到桂林,在漓江边上发展壮大的具体历史轨迹及其自成特色的生活习俗,着重描写船上人同姓婚姻习俗——通婚圈和婚姻仪礼,包括婚前说亲...
-
《大围屋》,客家开拓者的心灵史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王俊/文 齐洁爽/图 悲怆激越的音乐中浮现着客家山歌的音调,充满情绪张力的舞姿演绎着客家先民的传奇,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映射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精神,近日,作为深圳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文艺精品剧目,一台气势恢宏、凄美动人的大型客家原创舞剧《大围屋》正在龙岗文化中心内如火如荼地排练。
-
赣江源头客家莲乡——石城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石城县因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县。这里是千里赣江的源头,客家民系的发祥地,苏区时期的全红县。由于地处赣闽粤交汇处,这里素有“闽粤通衢”之美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成为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聚散地。峰峦叠翠的武夷山脉,造就了风光旖旎的赣江源头,清泉汩涌
-
大山深处暗藏客家民居“博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图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朱迪光、饶延志、何碧帆
记者昨从梅县文化广电局获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嘉应学院师生的帮助下,地处梅县水车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村——茶山村,被作为梅州市唯一一个具备“广东历史文化名村”评审条件的自然村,向省申报“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目前申报材料已通过梅县建设和文
-
客家山歌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袁粮钢 戴晓蓉 “今晚酒席很丰盛,锄地种菜咁有园(缘)。”12月25日晚,当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专家相聚富丽华大酒楼时,情绪激昂的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即兴作词并清唱了这样一首表达两岸同胞骨肉情的客家山歌。 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天正好是海峡两岸正式“大三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