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耀林致力客家围屋研究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耀林。(资料图片)
杨耀林是原深圳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1981年以广东省博物馆考察队队员身份投身特区考古筹馆工作的杨耀林,在孜孜不倦追求考古事业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客家围屋的研究。
杨耀林出生在梅州,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怀着对客家故土的深厚感情和对客家
-
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
-
作者:张以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潭江流域 城乡聚落 空间形态
-
描述:研究范畴,目的在两方面:希望以潭江流域城乡聚落研究为契机,探索能用于城乡聚落形态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理论方法,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希望能补充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形态研究的空白,尝试探索聚落形态演变的法则。第一章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采用城市形态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在学习和了解与聚落形态相关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根据城乡聚落形态的特性,将形态分解为边界、面状要素、线状要素、点状要素及自然物等五类形态要素。再将五类形态要素按功能细分成若干内部元素。这样组成两层面的元素与要素结合的内部分析框架。同时,为更好地研究城镇的空间形态,将Conzen学派的“市镇平面分析”方法与传统的“点、线、面”方法相结合,并根据实际的研究条件,建立“街道网、用地布局、建筑形态”的研究框架。此外,针对城乡聚落的区域形态研究,引入“人地系统”理论框架,构建包括环境、资源、发展、人口、文化、组织、技术等七方面的外部因素分析框架。从外部影响因素入手,逐一揭示聚落的发展脉络以及聚落形态的生成法则和机理。内外框架的组合,形成本次研究的综合分析方法。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二至七章。第二章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剖析潭江流域城乡聚落的发展历史和分布形态。经研究,该流域城乡聚落的发展历程分为六个时期。文章重点分析了唐宋以后的聚落分布,总结了“‘点—轴’分布”、“均匀扩散”、“‘点—轴’式加密”与“‘点—轴’渐进式扩散”等四个空间分布阶段。这个过程反映了城乡组织结构的变换与经济、交通、人文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流域聚落分为地级市、县级市、墟镇、乡村四个层次。第三至六章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潭江流域的城乡典型案例进行了内部形态发展研究。第三章是关于对江门和会城的城市形态分析。会城是潭江流域最早出现的城市。在封建社会体制与广府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明清会城内城市形态符合礼制要求。民国后,会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脱离了封建城市的形态成为商业与文化职能占主导的现代城市。同一时期,由草市发展而来的江门则因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快速成为潭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民国江门发展成带形、聚散结合的河港城市形态。这种形态因河港经济的发展一直延续到现代。第四章研究潭江流域典型墟镇的发展及其形态。实例中,潭江流域的墟镇有两类发展途径,一由政军中心发展成现代城镇,二由商业墟镇发展成现代城镇。两种途径虽有政镇、军镇、墟市等不同的原始形态,但后来大多都发展成依赖区域交通的现代产业型城镇。这仍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潭江流域城镇发展的方向。第五章研究潭江流域多元文化背景产生的传统村落。受广府文化影响的村落有“耕读”传统的歇马村、多姓聚居特色的良溪村。两者的空间形态分别表现出梳式布局及叶脉式布局。受客家文化影响,绿护屏山村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孤岛”,锁头屋、阶梯形布局是客家文化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民国时期华侨文化所产生的华侨村落也是潭江流域的特色村落。潭江流域曾经存在水上疍民的聚落。“浮家泛宅”是这种古南越后裔居住的特有方式。各种村落形态研究的结果显示,经济来源、行政制度、村规民约、传统文化等方面是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第六章研究该流域城乡传统聚落的特色元素。通过聚落探访,对潭江流域聚落中富有生活与景观意义的茶楼、井、水道与河涌、桥、围墙、巷道、塔与炮台等元素的形态特色进行研究,以反映该潭江的历史人文特征。最后一章以形态研究的结论作参考,指出聚落演变历史对潭江流域发展的启示,探讨环境保护、历史与文化保护、土地开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城乡发展措施,应对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到鹤湖新居欣赏客家民俗风貌
-
作者:刘颖陈武远张奕雄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龙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小明和其他领导视察第七届文博会活动点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客家方形城堡式围楼之一,是最能体现深圳客家本土特色文化的古建筑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1年第七届“文博会”在深圳举行,作为文博会的活动点,鹤湖
-
随着“梅州旅游文化特色区”(含梅县松口在内的4个镇和大埔县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松口明清一条街
松口远眺
松口梅东桥
【景区建设】
谢小康/文邓伟君/图
以客家历史为主题,打造古镇名品
松口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晋(265-316),五代南汉乾和三年(945)始称松口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松口无疑是历史上梅州客家
-
客家山歌面临传承危险《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作者、著名音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我国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本报记者 温 舒 摄
《客家意象》是陈小奇用两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制,倾注了大量心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采集
李玲玉、杨钰莹、毛宁等都演唱过陈小奇创作过的歌曲。
《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
-
穿越历史烟尘的坚守 ——领略宝岛台湾的客家风情
-
作者:赵新兵 陈键兴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从南部的高雄、屏东,到中部的嘉义,再到北部的台北、苗栗、新竹、桃园,踏访了许多传统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村舍、市井与庙宇之中,领略着充满魅力的客家风情。
纯正独特的客家
根脉据史料记载,清初内陆人士赴台还是零星开发,直到清朝中叶以后,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才大规模渡海入台。
-
热热闹闹的客家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敏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最深层次的力量,是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那么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风俗往往又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大城市年味愈来愈淡的今天,作为客家民系的发祥地,石城客家人崇尚礼仪、热情好客的春节,充满了文化气息和象征意味,它不仅让人们
-
“2011客家山歌邀请赛”唱响越秀山,78岁老伯称王4岁妞
-
作者:刘云汪浩生继锋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4岁的廖千妍和外公表演山歌对唱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云,通讯员汪浩、生继锋报道:12日上午9时许,“2011客家山歌邀请赛”决赛热热闹闹地唱响了!萨克斯伴奏、RAP
-
《岭南三韵》揭幕深圳客家文化节 嘉应学院80名学生上演《祝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深圳客家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本报讯(特派记者刘军)12月17日晚,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等单位承办的第六届“深圳客家文化节”在深圳市保利剧院隆重开幕。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萍、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张效民、嘉应
-
采集天下土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自五大洲、99个客家聚集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这些圣土紧紧融合在一起,筑起了一面“和谐墙”。
源于对土地朴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