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日趋丰富活动多姿多彩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肖永革 通讯员李秀娴)今年清明节,500多市民走进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感受客家文化。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以挖掘、保护、抢救、展示客家历史与民俗文化为己任,依托省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客家围屋,积极致力于客家文化传播、交流、研究,着力彰显龙岗丰富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
-
交响伴山歌唱出客家新韵味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乐团指挥家雷雩
潘倩演唱会现场(均为钟小丰摄)
本报讯(记者李少凤)“桃花雨巷桃子唱,山魂水魂阿美歌。古韵新风听潘倩,山歌代有人才出。”昨晚,壹江南·山歌交响暨潘倩演唱会在梅城亮胜艺术中心举行,高雅的交响乐联姻魅力无限的“山茶花”客家山歌,给客都梅州观众献上一台别开生面的艺术盛
-
明清时期客家人的碾布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版《平远县志·生业》
【拾遗】
最近,在平远县仁居镇木溪村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妙备庵遗址,发现一块明清时代的碾布石 (如右图)。该石为凹形,用青色优质花岗岩打造,底部宽61厘米,平整光滑,上部两端距离93厘米,厚25厘米,重约200斤。清嘉庆二十五年(
-
我市客家文化将获整体保护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郑炜梅 通讯员杨才珍)记者从19日下午文化部在京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了解到,《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5)》通过专家论证,标志着我市将正式启动实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助力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
我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代表市政府汇报客家文化
-
感动“最美客家妹”更应反思自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报道,梅城60岁的詹伯近日骑摩托回家时,不小心摔倒在路上昏了过去。危急时刻,路过的20岁梅州女孩邓佳莹毫不犹豫地扶起老人,并帮老人联系家人。面对记者的采访,女孩却表示“这只是件很小的事情,举手之劳罢了”,认为没必要报道,甚至不愿意告知姓名。
邓佳莹敢于扶别人之不敢扶,让人感动;而其对于“举
-
梅州将建国家级客家文化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中新网消息 记者24日从广东梅州市文化部门获悉,《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中国文化部专家论证会,今年,梅州将全面启动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地处粤东的梅州是客家文化主要发源地和客家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区之一,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客家文化资源。目前,仅梅州
-
龙岗客家民俗集体婚礼喜庆开场
-
作者:毕国学 范建华 王强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日下午,6对新人在龙岗客家博物馆喜结良缘。 深圳商报记者 毕国学 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 毕国学 实习记者 范建华 通讯员 王强)“老婆,我会爱你一生,疼你一世。”丈夫叶嘉琪向妻子郑重承诺。昨日,龙岗客家博物馆内喜气洋洋,处处洋溢着浪漫甜蜜气氛。在这桃花朵朵盛开的阳春三月,由龙岗街道妇女
-
清远人才“新客家”的榜样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俊
读了夏明凯的事迹后,让笔者颇为感动的是,夏明凯作为20多年前清远引进的医疗领域的骨干专家,一路走来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始终引领相关学科不断前进,“传帮带”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他将勤勉奉献的一生永远定格在了清远的医疗事业上。可以说,清远医疗事业发展到今天,像夏教授这样的骨干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
-
传承三代的客家木屐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如今,木屐销量越来越少,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回忆的载体而存在。
本报记者 廖爱玲
提起木屐,现在的年轻人恐怕知之甚少,但对于中老年人,不但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会勾起他们对那个年代穿木屐的记忆。近日,记者在走访梅城老街时发现凌风东路有一间三人传承下来的“南门屐店”,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面,
-
客家山水滋养的诗意画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耿平在户外写生
●王永
粤东梅州,山水旖旎,文化积淀厚重,素有人文秀区的美誉。空灵的山水滋养出风雅和才情横溢的文化精英,从这里走出了国际艺术大师林风眠、著名雕塑艺术家李金发等,他们激励着一代代梅州的艺术家在艺术天地里耕耘。客家汉子张耿平,就是一位甚为朴素、勤奋、有才华的油画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