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客家山村放飞的驭风男儿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翠霞特约记者傅亮 前不久,本报刊登了龙南籍空气动力专家王勋年的事迹。王勋年,这位从赣南客家山村走出去的风洞专家,扎根深山27年,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之歌。他的求学年代是怎样度过的,他与亲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走进龙南,探寻王勋年的成长足迹—— (一)
擦亮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块金字招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方日报评论员 编者按《南方日报》12月24日南方论坛专栏刊登题为《擦亮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块金字招牌》的评论员文章,阐述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梅州正式挂牌,对推动梅州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文化名城乃至对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创新岭南文化等的重要意义,指出梅州全方位加强文化
永定客家土楼: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永定客家土楼,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永定是全国著名土楼之乡,分布全县城乡的23000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土 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
我市客家文化彰显完整生态链 创建国家客家文保区工作不断取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国家文化部“非遗”工作检查组近日到我市考察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称赞我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指日可待。近年来,梅州以创建国家客家文保区为动力,对历史悠久、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资源加快挖掘保护、开发利用,以建好“实验区”力推创建工作,不
着力打造“海峡客家”品牌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月视察福建时就提出:“要充分发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突出作用”。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和我市时,无论在风景秀丽的厦门鼓浪屿,还是在声名远播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都反复强调要用好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区位优势,打造 好“海峡旅游”品牌,
博罗:建设岭南文化名县发掘缚娄古国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打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目前博罗县已有11个镇建设了文化广场。这是湖镇镇文化广场一角。 博罗日前召开县委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并出台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探索建设文化强县的路子。会议提出,以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为目标,该县
■海西人物志 显微镜下为客家人寻根 ——记客家族谱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核心提示  漱口、刮拭口腔、放入药棉……最近,在第十六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期间,数十位来宾做着相同的动作。“‘刷刷牙’,过几个月就可以知道祖宗来自哪里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嘉宾开心地说。 “刷刷牙”,其实是12月2日在宁化启动的客家人基因族谱项目采集人体基因的一个环节。这天,美国弗吉尼
走近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五 于都“茶篮灯”:独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慧 段观连 记者钟蕾 “十二月倒茶过大江,脚踏船头忙忙走。脚踏船头走忙忙,买了细茶转家乡。十一月倒茶雪花飞,雪花飞飞飘郎衣。郎在路上做官转,妹在家中等郎归……”随着一阵甜美嘹亮的歌声,七八个身穿彩服、腰系彩带、手持纸扇、肩挑茶篮的男女踏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舞起。轻松灵动的舞步,伴着二胡、唢呐、锣
唱响“红色”“客家”婚育新风曲 我市婚育新风进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编者按:我市坚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客家生育文化”和“红色生育文化”两大品牌建设纳入创新闽西文化和社会大宣传的重要内容,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和2009年,我市先后在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今年又在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总结动员大会 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