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州,感受到了浓浓的客家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龙南关西围屋的老人向汴梁晚报记者展示手工缝制的客家工艺品。
汴梁晚报记者在客家围屋认真听取专家的介绍。
在赣州市灶儿巷,一名用红背带背孩子的客家妇女引起了汴梁晚报记者的好奇。
汴梁晚报记者与客家妇女聊天。
○记者刘念海文/图
“在赣州,感受到了浓浓的客家味!”5月14日一大
-
穗城名家共谱大型山水长卷
-
作者:杨逸 杨正锋 赵晓青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山居图》长卷。
《客家山居图》大埔段。
《客家山居图》梅州段。
由广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策划、列入去年重点策划“岭南人文山水长卷”创作计划之一的《客家山居图》长卷在日前完成。《客家山居图》经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后,以长卷和册页的形式向全国经销发行,并于8月17日在2014年南国书
-
客家新闻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
新闻
“梅州人精神”昨定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宋健军)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梅州市五届人大十次会议上获悉,经过历时4年的讨论、提炼和研讨,由梅州市政府提请的将“梅州人精神”定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报告获得常委会通过。
从2004年3月开始,梅州市就组织开展了“
-
客家凉亭
-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漫笔“话”客⑥]
我的老家虽说是山区,但周遭的植被少得可怜,十多岁的时候,常常要随母亲到七八公里之外的山里去砍柴,每当我瘦小的身板挑着沉甸甸的柴禾往回走的时候,心中总是冀盼着能尽快到达村口的凉亭。因为到那里,我可以暂时放下担子歇歇脚,我可以痛饮亭边甘甜的清泉。假如口袋里有几
-
龙南:客家民俗文物重现光芒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袁涛特约记者傅亮 最近,在龙南出现这么一种文化现象:该县的各式客家民俗物件被一一请进了公共展览厅、陈列室、博物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争相一睹“芳容”—— 调查:民间宝贝知多少? 龙南县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除了拥有全国最多的客家围屋,还有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客家民俗用品,这些有形的物质符号承载着客
-
在荷香中品味石城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赖於艳、记者明心武报道:莲乡大地花竞开,赣江源头佳客来。7月24日,由赣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石城县委、县政府和赣州市旅游局承办的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在“中国最美莲乡”石城县开幕。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客商代表、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600多人出席开幕
-
中国客家博物馆在梅州挂牌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叶仕新、严利 通讯员罗伟章、刘海祥)昨日,梅州市委、市政府为刚刚获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中国客家博物馆,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冠名挂牌仪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原全国政协常委叶选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强华,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中
-
《客家意象》看哭男观众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广东乐坛又“牛”了一回 本报讯(记者苏蕾/文、倪黎祥、胡国球/摄)昨晚和前晚,由广东著名音乐人陈小奇领衔打造的歌舞《客家意象》首次登陆广州,由于这是广东首个以“文化之旅”为主题的舞台巨作,很多观众都是带着好奇心来到现场。演出中,观众席不时爆发笑声和热烈的掌声,约9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人们纷纷叫好,著
-
黄金线路尽览梦里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宽敞的世界客都大道线路顺直、绿意盎然。(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刘奕宏
从梅城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启程,汽车奔驰过宽敞的世界客都大道,经过彬芳大道,转入s223线,平坦的柏油路面,两旁如黛青山相迎,浩荡梅江相伴。穿过丙村圩镇、雁洋圩镇,走进雁南飞,游走于雁鸣湖,仰望阴那山灵光寺。双节前夕,记者
-
突出六大特色 繁荣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市政协副主席张光明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客家民系的血脉和基因,应精心挖掘、保护、利用、整合、创新,发展有客家文化内涵的产业,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品格。重点应突出六大特色:
1、传承客家话。建议在向国家文化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认定梅县话作为客家方言标准话。编辑出版以梅县话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