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州,感受到了浓浓的客家味!
【版次】第A06版:晚报之眸
【入库时间】20130530
【全文挂接】
【全文】
龙南关西围屋的老人向汴梁晚报记者展示手工缝制的客家工艺品。
汴梁晚报记者在客家围屋认真听取专家的介绍。
在赣州市灶儿巷,一名用红背带背孩子的客家妇女引起了汴梁晚报记者的好奇。
汴梁晚报记者与客家妇女聊天。
○记者刘念海文/图
“在赣州,感受到了浓浓的客家味!”5月14日一大早,汴梁晚报的记者在赣州市采访时不时发出惊叹。贡江浮桥上来来往往的菜农、福寿沟旁的工人、古街老巷里笑脸相迎的居民……所到之处,善良纯朴的赣州市民,让几位来自中原的记者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和采访的兴奋点。
连日来,汴梁晚报“万里寻踪客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沿着客家先民的迁徙足迹从开封出发来到赣州。先后来到章贡区、龙南县、定南县和石城县,亲身感受客家人的纯朴亲情,目睹享有“东方古罗马城堡”之誉的赣南围屋,特别报道组还专程走访了赣州市客家联谊会等单位。
特别报道组的记者们不辞辛劳,风雨无阻,在赣南大地走基层探民风,听客家老人讲故事,向客家妇女了解当地风俗……
5月15日至16日,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一行先后来到龙南县的燕翼围、关西围以及定南县的虎形围、明远第围进行客家民居的专门采访调查。当汴梁晚报记者一行走近乌石围时,今年93岁的赖祥富正好拄着拐杖站在围屋大门前。“我们是从中原来的。”汴梁晚报的一名记者对老人说,赖祥富脱口而出“开封吗?”赖祥富热情地说:“我来讲讲吧,免费!”赖祥富老人像接待远方归来的家人一样给记者们当起了讲解员。
据了解,截至5月16日,汴梁晚报已先后刊发4个版面的专题报道,主要介绍赣南客家的民风民俗以及赣南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据悉,特别报道组一行是5月6日驱车出发,5月13日下午抵达赣州的。他们沿西晋末年以来客家先民五次大迁徙的基本路径,进入赣粤闽客家聚居地,在中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探寻客家文化精神。本报记者随行多日,用影像见证中原来的记者与本地客家人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