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57)
期刊(1490)
学位论文(366)
图书(168)
视频(67)
会议论文(5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557)
期刊 (1490)
学位论文 (366)
图书 (168)
视频 (67)
会议论文 (57)
按年份分组
2015(67)
2014(1777)
2012(358)
2011(366)
2010(297)
2009(145)
2007(79)
2006(53)
2005(23)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1)
客家研究辑刊(14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
韶关学院学报(7)
政协天地(4)
古今农业(3)
歌海(2)
中国国家地理(1)
老年人(1)
生态文化(1)
一部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的力作:评房学嘉《围不住的
作者:李海冬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客家传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 
描述:学研究,赵世瑜对华北和江南庙会的社会史研究,[第一段]
滴水聚光:从《围屋里的宗族社会》看汉人乡村的研究
作者:高萍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屋里的宗族社会》  乡村生活  汉人社会  社会学研究  人类学方法  家族主义  西方学者  客家研究 
描述:一、引言 1925年,葛学溥出版《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此系西方学者用人类学方法考察汉人社会的肇始。8年之后,罗香林出版《客家研究导论》,用史学方法考察客家社会,揭开了客家学的序幕。二书分别涉及了汉民族的支系——福佬人和客家人
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构:关于客家人崇宗敬祖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刘劲峰 魏丽霞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社会学分析  社会秩序  人际关系  客家文化  心理意识  祖先崇拜  传统文化 
描述: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第一段]
作为中国东南部社会文化变量的客家方言
作者:孔迈隆 周云水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客家方言  文化变量  东南  中国  语言多样性  社会群体  客家话 
描述:本文讨论的主题与中国东南部语言多样性有关,语言是影响该区域社会组织的重要变量。语言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社会群体,通过研究广东讲客家话的群体与广西讲白话的群体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明这一点。
《寻乌调查》——首部微观的客家社会
作者:刘佐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寻乌调查》  客家先民  社会史  微观  首部  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  中转站 
描述: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赣州作为江西南大门和广东“邻居”,是客家先民和后裔的中转站和返迁地,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首部微观的客家社会史——《寻乌调查》遂于1930年春夏之交在毛泽东的足下、笔下问世。
粤东石窟河道的商贸、庙宇与地方社会:蕉岭县新铺镇的初步考察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石窟河道  商贸活动  庙宇  地方社会  蕉岭县  新铺镇  客家地区  水运公司 
描述:石窟河流域是岭东商贸与移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围绕着水上运输而兴起的墟市经济、商业贸易、庙宇建设、神明崇拜以及移民活动,对当地地方传统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窟河上的航运与商贸活动促使社区宗族、神明信仰等权力文化网络的建设,导致地方传统社会的整合与形成。本文试以蕉岭
近代客家认同感的背景研究:——评《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
作者:小林宏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近代  他称  自称  认同感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历史学 
描述:《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自称”与“他称”之间》一书如标题所示,从客家人对自己的视点与邻近客家的人对客家人的视点来考察“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过程。该书作者饭岛典子博士就读于一桥大学时,在中川学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历史学,她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客家文化,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侨乡  民国时期  大埔县  水客  研究成果  华侨史  分布地区  华南地区  地理环境 
描述:总体形象,而缺乏对各地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似乎整个侨乡是均质的。实际上各个侨乡因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沿海平原与内陆山区、潮汕地区与客家地区,差异相当明显。’要获得对侨乡社会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除进行乡村的个案研究外,别无他途。[第一段]
黎士弘与周亮工的交游及其影响:一个社会文化史的分析
作者:朱新屋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周亮工  交游  客家地区  宏观角度  明末清初  中心地  闽西 
描述:前言 通常从宏观角度考察福建社会文化史的进程,都习惯强调福州、泉州和莆仙等地的中心地位,对闽西客家地区则较不重视。①实际上,明末清初的闽西客家地区,形成了以李世熊
充分利用程瞍文化资源,促进客家社会文化发展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资源  社会文化发展  利用  客家  文献资料  社会发展  社会共识 
描述:关于程瞍的生平等,由于文献资料奇缺,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于程瞍在粤东地方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贡献,则众口一致,而且成为社会共识,成为一种文化资源。“后人思之。名其都日义化,乡曰程乡,源日程江,最后以程乡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