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粉皮,团圆的味道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明万历年间由菲律宾的吕宋引进,过去,宁化水稻产量低,乡民们利用山坡旱地,广种番薯,作为辅粮。
粉皮制做
-
客家美食:甜番薯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甜点教室】
陈钢文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移到南方,把中原的饮食习俗随之带来。中原以面粉为主食,但在南方很难种植小麦,产量不高,因此面粉匮乏,但客家先民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没有轻易地改变,聪明的客家人
-
看碉楼赏客家婚庆
-
作者:古伟平 杨惠光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凤岗碉楼
◎深圳特区报记者古伟平
通讯员杨惠光文/图
2012年中国凤岗客侨文化节暨首届婚博会将于11月18日至20日举行,到时,离深圳只有10来公里的深圳市民可有好去处了,品客家美食,尝客家美酒,看客家碉楼,听客家山歌,赏客家婚庆。那真一大乐事也。
凤岗是东莞市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
客家黄酒进入“品牌时代”
-
作者:何 鑫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深圳商报记者 何 鑫
黄酒、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客家黄酒则是我国黄酒体系中重要分支。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客家黄酒囿于甜腻的口感,始终无法进入餐饮和大众消费,仅限于家庭炖鸡煮鱼坐月子使用,产量和销量无法突破。如今,随着《广东黄酒》地方标准的实施,原本“小而散”的客家黄酒将进入“品牌时代”
-
客家茶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周宗胜
客家人喜茶,对茶叶的采摘与制作,自然颇有讲究。仅从节气上分,就有清明茶、立夏茶、立秋茶三种。
清明茶 “清明”时节,客家妇女就相约到茶山、林地采摘种植或野生的嫩茶叶。清明茶是新春的第一季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
-
梅州中国客家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获授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昨日上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为梅州荣获“中国客家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为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果酒研发生产示范基地”授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果露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省酒协理事长朱思旭,副市长陈建青,五华县委书记黎健平、县长余其豹出
-
客家慢炖一锅香
-
作者:郭婉华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者简介: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文字和美食狂热分子,用随笔形式进行美食速写。《中国作家》文学期刊签约作家。
有碗数婉
“一锅香”香到什么程度?当主人把锅盖掀开的时候,可以把我们从昏昏欲睡中唤醒,浓郁的香味夹带着清甜的气息水汽一起扑面而来,烟雾中,更能感受到锅里一众食材在开狂欢派对,使这道客
-
大余客家食品成县域经济新秀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陈尚平、特约记者彭承礼报道:顺利获得QS市场准入的烫皮产业通过引入标准化生产线,迅速抢占了赣州、广东南雄等地市场,大余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烫皮生产批发基地;素有“腊味之王”美誉的南安板鸭借助“百万只板鸭扩能”项目的实施,一举拿下“中国驰名商标”,出口印尼、泰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
-
河源丹仙湖绿茶 走出“客家茶文化”新路
-
作者:许蕾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讯 (记者/许蕾)河源东源县上莞镇历来有种茶的传统,盛产仙湖茶,因此被人们称为茶叶之乡。近年来,该镇依托仙湖茶的资源优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办起了东源县农业龙头企业一万亩优质仙湖茶基地。近日,丹仙湖绿茶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结果显示,农药零残留且符合严苛的有机标准。
-
千余游客逛围屋摘荔枝 惠阳客家文化暨崇林世居荔枝节昨日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阳客家文化暨崇林世居荔枝节吸引了不少游人到荔枝园品尝鲜美的荔枝。 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本报讯 (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刘燕红)看精彩的舞蹈,听悦耳的客家山歌,品清甜多汁的荔枝……昨日,惠阳客家文化暨崇林世居荔枝节在镇隆镇崇林世居举行,吸引了千余名游客前来,百年老屋热闹非凡。该活动将从6月29日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