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82)
期刊(287)
学位论文(60)
图书(10)
会议论文(7)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82)
期刊 (287)
学位论文 (60)
图书 (10)
会议论文 (7)
视频 (6)
按年份分组
2015(6)
2014(351)
2013(98)
2012(99)
2011(93)
2010(85)
2009(29)
2008(47)
2006(13)
1994(1)
按来源分组
深圳特区报(19)
龙岩师专学报(2)
广东艺术(2)
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
书香两岸(1)
民营科技(1)
体育世界:学术版(1)
闽西史志(1)
写作(1)
党建(1)
梅州客家山歌歌词修辞研究
作者:曾冬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修辞  语境 
描述:,富有感情色彩和时代色彩。第四章介绍梅州客家山歌的句式修辞表现及修辞效果。梅州客家山歌歌词句式呈现以下特点:省略句居多,在句型方面以连动句、紧缩句为主,在句式的选择上以短句、整句为主。第五章介绍梅州客家山歌的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特点;第六章分析语言内外语境对梅州客家山歌语言表达的影响。
打造“梦里客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阎维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李少凤 11月22日晚,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主题晚会《梦里客家》在梅县曾宪梓体育场隆重举行,群星荟萃、精彩纷呈的主题晚会,为包括来自海内外的2000多名领导嘉宾在内的现场18000多名观众呈上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全面“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受
客家人的”贱名”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以前,父母要将一个刚刚降生的男婴抚养成人实非易事。于是,客家人渴望后代健康成长的心理显得异常强烈,他们坚信男孩名喊得越“贱”,就越易“带大”,于是就有了客家人的“贱名”。“贱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 取名与女性有关,甚至有些乳名听上去纯粹就是女性。这种现象,多是受旧时代“男尊女卑”、“重
台湾2012年桃园客家文化节正式登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传真】 以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为主轴的“2012桃园客家文化节”,10月6日于台湾桃园县展演中心广场正式登场,在热闹的客家舞狮及客家合唱、舞蹈表演下揭开活动的序幕,现场齐聚了2000多名年轻的乡亲共同体验制作积福菜的传统活动,代表客家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意义非凡。 桃园县是一个蕴藏多样化观光
一部客家迁徙史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侨乡村。 侨乡村(原名南虎村)位于梅县南口镇,距县城12公里。以“南华又庐”为代表的31座百年客家围屋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早在2009年已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并享有“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美誉。2012年5月3日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传统客家民居)”
客家文化传统助推经济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姚益龙(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设幸福客都机遇与挑战共存] 客家文化至少具有崇文重教、吃苦耐劳、包容开放三个特点。这与发展“低碳环保、生态和谐”为核心的可持续增长的幸福导向型产业是息息相关的。首先,崇文重教非常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梅州现在面临的是如何把重视教育的传统转化为促进
台湾客家文化:在传承中谋新生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被称为全台湾第一座“活的客家文化馆”的台中东势土牛客家文化馆,由土牛刘家伙房历“9·21”大地震大劫重建而立,馆内一口经粘补修复的百年大水缸,不仅见证这段历史,如今更是鱼戏莲动,生机绵长。 在台湾北、中、南、东四个地区,生活着400多万客家人。他们的先祖于300多年前来自同一个故乡——大陆,胼手胝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描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灭绝的危险,赣南采茶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赣南采茶戏正面临演员及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剧情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赣南
新客家老客家互爱互助创和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1日,河源市源城区流动人口互助联合会志愿者举行宣誓仪式。 8月20日,志愿者在华达北街出租屋业主协会举办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和生活专题活动。 源城区新客家人志愿者“季
客家的颜色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漫笔话客] 据说,不同的民族,喜欢不同的色彩,这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荷兰人崇尚橙色,因为那是其国度盛开美丽郁金香的色调。英国喜欢红色,话亭、邮筒、商店橱窗与门面,节庆服饰等,均以红色为主,那是因为常年处于阴冷潮湿的冷色调中渴望一种火红的调剂。藏族人崇尚白色,洁白的哈达是其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