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情客家千人宴
-
作者:郭玉玲李慧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这酒太美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千人宴,第一次是一个人来的,这次我特意带了四五个福建那边的朋友一起过来,如此美味的客家菜肴真让人流连忘返啊!”福建籍黄晓青先生在龙南工作多年,离开龙南后一直对杨村米酒念念不忘,只见他连饮数杯,赞不绝口。
6月21日午时,一场盛大的千人客家宴会在龙南县杨村镇开席
-
“梦里客家”唱响千年客家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晚会现场
●本报记者李少凤秦秋霖郑炜梅侯慧妮
昨夜,梅城灯光璀璨、热情如火,欢乐喜庆的气氛飘荡在客都梅州的上空。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主题晚会《梦里客家》在宏伟的梅县曾宪梓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相聚一堂,共享华丽完美的视听盛宴
-
客家娘酒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食不厌精]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据说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遍习俗,到了喜庆的节日,客家人则更喜欢拿娘酒来款待宾朋。每年秋冬时节,客家主妇会先把酒缸、酒瓮、大锅等蒸酒器具用“布惊叶”泡洗干净,把糯米焖熟,凉透,然后把“酒饼”(酒曲)研碎用冷开水调均匀洒在糯米饭上拌匀,倒
-
客家逸闻拾趣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昌高
漫漫长夜,对卷灯下,拾得客家先人逸事几则,今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还好不是豆子”
客家人有赶墟的习俗,过去是七天,现在是每五天一集。逢墟这天,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出卖自家辛勤劳动
-
十分喜欢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郑俊生、刘秋萍,实习生冉长军报道:“来龙岗只有一天半,我已经喜欢上这里。”昨日上午,WTA前世界第一的扬科维奇在龙岗区体育中心网球场接受媒体采访。
对于此次比赛,扬科维奇非常有信心。她表示,这场比赛是她这个赛季的首场比赛,此前她已经经过了一个半月的训练,做好了充足准备。当被问及本次赛事
-
客家女人的哭嫁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金湟
千百年来,客家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习俗。多姿多彩的婚俗,就是其中的一支奇葩。
客家人的婚礼相当复杂,项目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礼”。第一是“问名”,即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互致名帖。第二叫“纳彩”,俗话叫“拿彩礼”。第三叫“纳吉”,即男方送求婚礼物给女方。如女方同意,即将
-
苗栗男生是个“客家通”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走进长汀县客家博物馆,台湾的客家帅哥黄昆宏就开始跟同行的台湾客家会员们以及大陆会员们畅谈起两岸客家文化的种种,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客家通”。
“我们台湾也有客家博物馆,可是规模没有这么大。”今年33岁的他,来自苗栗县。对客家文化很感兴趣的他,正好看到报纸上的“客家
-
客家典型婚俗“大行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女出阁
在客家乡俗中,男孩长到16虚岁即谓“上丁”,女孩到16虚岁为“及笄”,又称“出花园”,皆视为成年可婚配,这种成年初婚即成为“大行嫁”婚姻。“大行嫁”的婚礼较为繁琐,通常要经过相亲、定亲、纳彩、迎亲、拜堂、闹洞房、逻三朝等礼
-
这家客家特色菜很“牛”
-
作者:蒋全德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洋蒸鸡、猪肚鸡等,但随着客家餐厅遍地开花,这些菜越来越没“特色”了,咋办呢?去年12月的一天,一位食客
-
客家地区的多神崇拜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闽西客家人敬天敬地,敬奉神明,只要能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论哪方神明,都一起供奉,被客家学界称为“诸神合署办公”现象。
5月1日(农历四月十一),永定抚市镇贝溪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打醮活动。早晨6点多钟,笔者就驱车前往采访,经过约50分钟车程,来到贝溪村就听到吹吹打打的声音,在有100多人